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他19歲從120塊錢開始創業,開過照相館,賣過摩托車,引以為傲的是造汽車,而今他一手沃爾沃,一手奔馳,所向披靡,他就是吉利集團的創始人李書福。
從120塊到15個億1963年,李書福出生于浙江臺州路橋。
路橋素有百路、千橋、萬家市的美譽,幾百年來,本地的老百姓精于商貿,心思活絡,李書福就是其中一位。
第一次是開照相館。
1982年,19歲的李書福因3分之差沒考上大學,便從父親那里借了120元,買了個照相機,滿大街給人照相,沒想到半年就賺了1000多,隨后李書福開起了照相館,淘到了寶貴的第一桶金。
第二次是生產冰箱。
1984年,李書福與人閑聊,偶然得知制造冰箱的零部件很緊俏,便動了心思。
結果真被他趕上了,隨后的1985年,我國家電市場掀起搶購風潮,冰箱生產規模從25萬臺擴大735萬臺,李書福的零部件廠產值也達到了罕見的4000萬元。
嘗到甜棗后,李書福干脆自己生產冰箱。
不過,到了1989年,全國大大小小冰箱廠多達400余家,國家開始管控,將全國41家國有工廠納入定點生產目錄,李書福的冰箱廠只能關門大吉。
第三次是開發鋁鎂曲板。
1990年,他南下深圳進修,在逛建材市場時,發現一種叫做鋁鎂曲板的建材非常緊俏,不僅價格貴,且均是從國外進口,李書福再次大膽地吃起了螃蟹,“開發鋁鎂曲板”。
低價讓李書福迅速打開市場。
1991年底,銷售額僅為800萬,1992年銷售額猛增到7000萬,而到了1993年,已經突破1.5億。
李書福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第四次是生產摩托車。
到了1994年,他覺得玩把大的。
當時,臺州市政府組織參觀摩托車廠,李書福看了一圈,“原來摩托車也沒什么復雜的東西。
”環顧十周,臺灣生產的踏板式摩托車騎姿優雅,下雨天可以擋水擋泥。
于是,李書福果斷上馬。
李書福的絕招就是拆!拆!拆!拆了七八輛摩托車后,內部結構全看明白了。
結果,僅僅8個月后,他就生產出大陸第一輛踏板式摩托車,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臺灣的摩托車賣1.7萬,他生產的才賣8800。
所以,踏板摩托車很快在江浙地區流行開來。
1995年6萬輛,1996年20萬輛,而到了1999年,已經突破43萬輛,實現產值15億元,“踏板摩托車王國”的名號不脛而走。
比名氣更值錢的,是流水線的經驗,是全國3000多家經銷商!夢想還是有的“我一直很喜歡汽車,小時候,經常用泥巴做汽車模型,用繩子牽著滿地跑。
”興趣是一個方面,但真正讓李書福下決心造車的,是一場車禍。
當時,他連夜開車從臺州去上海,到了凌晨三點,犯困的李書福,直接把車開到了大樹上。
還好是省道,速度不快,只是撞破頭流了點血,“汽車安全太重要了,如果是高速公路,當場就報廢了。
”關鍵在摩托車行業深耕5年的李書福,他有底氣!“四個輪子一個方向盤,一個發動機,一個車殼,再加里面兩個沙發。
”于是,1995年,李書福正式啟動吉利汽車的宏偉征程,他要做“夸父”,去追逐汽車之夢。
堅持,堅持,再堅持第一次是為許可證。
為得到“準生”許可證,李書福從市里、省里,一直問到中央,但是得到的是同一個答案,“不可能。
”也是,汽車制造廠都是地方的納稅大戶,怎么可能落到一家民營企業頭上?接連碰壁后,李書福學乖了。
當了解到四川德陽有一家瀕臨破產的國有汽車廠后,他當即投入1400萬將其收購,雖然對方也只能生產微型兩廂車。
1999年,時任國家計委主任視察吉利時,李書福又一次吶喊,“請允許民營企業嘗試,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2002年11月,李書福等來了轎車的許可證。
第二次為“吉利一號”。
與造摩托車一樣,李書福的造車方法就是照葫蘆畫瓢。
他把自己新買的奔馳拆了,一同被拆的,還有價值36萬的紅旗轎車。
當然,發動機、方向盤、安全氣囊、電子電氣設備等等都被拆到七零八碎。
奔馳的外形,紅旗的底盤、發動機,這就是“吉利一號”原型。
當年的汽車都很貴,最便宜的夏利都要10多萬,10萬以下汽車大佬根本不屑于做。
而李書福的目標恰恰就瞄準了這個空檔。
有了原型車后,隨后李書福重點對標安馳,中華子彈頭,夏利等國產汽車。
包括發動機是誰的,變速箱是哪買的,儀表哪來的,底盤咋做,一項一項分析。
就這樣,1998年底,量產的“豪情”下線了。
第一批一共生產了100輛,不過,隨后的測試結果讓人貽笑大方,淋雨實驗通不過,剎車系統、燈組直漏水。
在馬路上跑的時候,車廂里的灰塵比外面的還要多。
不少商家拿吉利開涮,“吉利上坡要推,落雨要打傘”。
一氣之下,李書福用壓路車銷毀了這批車,一損失就是300多萬。
此后,李書福四處瘋狂挖人,一時間,吉利車間成了汽車聯合國,天南海北的人才都有。
為了人才隊伍的長治久安,1998年,李書福還創建了一所民辦大學,浙江經濟管理專修學院,也就是后來的吉利大學。
而今,已經成了吉利集團的優質資產,涵蓋從本科,碩士、博士所有辦學層次,擁有57000多名在校學生。
就這樣,1999年11月,新一批合格的豪情投放市場,售價3萬多,一下賣出2000輛,李書福終于用廉價打開了市場。
第三次是自動變速箱。
吉利剛生產汽車時,用的是天津一家公司的發動機。
銷量上來后,對方卻要求漲價,談判沒談攏,李書福就不得不停工。
發動機的核心部件是變速箱,不過,技術含量相當高,國內就沒有哪家汽車廠搞成功過。
偏偏李書福不服輸,他找到當年國家自動變速器課題組組長徐濱寬。
要權?享受副總經理級別!要錢?薪資翻3倍!失敗了?我負責!高人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此后,經過上億元研發,耗費110臺試驗車后,李書福終于擁有了我國第一臺自主研發的自動變速箱。
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當年吉利銷量突破10萬輛,在全國汽車企業中排名第八,2005年5月10日,吉利在香港成功上市。
蛇吞象不過,別看上了市,李書福還是挺郁悶,因為擁有吉利車就等于擁抱低檔次,“開吉利車要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
”“我一不偷、二不搶,每天從早晨6點半工作到晚上11點,辛辛苦苦辦企業,為什么別人總嘲笑我?”喝醉酒的李書福嚎啕大哭。
直到2004年的兩會,李書福終于清醒了。
會上,他作報告時,“吉利可把價格降到2萬元以下。
”時任總理搖搖頭,“汽車工業的發展關鍵在于高精度的機床、發動機和變速箱。
”總理就是總理,2年后市場就給吉利敲響了警鐘。
隨著鋼材、零部件漲價,李書福的低價優勢也蕩然無存。
所以到了2007年5月,李書福宣布從“低價策略”向“技術領先、質量可靠、服務滿意、全面領先”轉型。
光靠自己,顯然太慢!此時歐洲大品牌沃爾沃走進李書福的視野。
可沃爾沃畢竟是沃爾沃,1927年成立,號稱擁有全世界最安全的車,也就是后來的吉利他19歲從120塊錢開始創業,開過照相館,賣過摩托車,引以為傲的是造汽車,而今他一手沃爾沃,一手奔馳,所向披靡,他就是吉利集團的創始人李書福。
從120塊到15個億1963年,李書福出生在浙江臺州路橋。
路橋素有百路、千橋、萬家市的美譽,幾百年來,本地的老百姓精于商貿,心思活絡,李書福就是其中一個。
第一次是開照相館。
1982年,19歲的李書福因3分之差沒考上大學,便從父親那里借了120元,買了個照相機,滿大街給人照相,沒想到半年就賺到了1000多,隨后李書福開起了照相館,淘到了寶貴的第一桶金。
第二次是生產冰箱。
1984年,李書福與人閑聊,偶然得知制造冰箱的零部件很緊俏,便開始進軍。
結果真被他趕上了,隨后的1985年,我國家電市場掀起搶購風潮,冰箱生產規模從25萬臺擴大735萬臺,李書福的零部件廠產值也達到了罕見的4000萬元。
嘗到甜棗后,李書福干脆自己生產冰箱。
不過,到了1989年,全國大大小小冰箱廠多達400余家,國家開始管控,他的小冰箱工廠只能關門大吉。
第三次是開發鋁鎂曲板。
1990年,李書福南下深圳進修,在逛建材市場時,突然發現一種叫做鋁鎂曲板的建材非常緊俏,不僅價格貴,且均是從國外進口,李書福再次大膽地吃螃蟹,“開發鋁鎂曲板”。
低價讓李書福迅速打開市場。
1991年底,銷售額僅為800萬,1992年銷售額猛增到7000萬,而到了1993年,已經突破1.5億。
李書福也因此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第四次是生產摩托車。
到了1994年,他想玩把大的。
當時,臺州市政府組織參觀摩托車廠,李書福看了一圈,“原來摩托車也沒什么復雜的。
”環顧四周,臺灣生產的踏板式摩托車騎姿優雅,下雨天可以擋水擋泥。
于是,李書福果斷上馬。
他的絕招就是拆!拆!拆!拆了七八輛摩托車后,內部結構全看明白了。
結果,僅僅8個月后,就生產出大陸第一輛踏板式摩托車,最突出的優勢就是便宜,臺灣的摩托車賣1.7萬,李書福的才賣8800。
所以,踏板摩托車很快在江浙地區流行開來。
1995年6萬輛,1996年20萬輛,而到了1999年,已經突破43萬輛,實現產值15億元,“踏板摩托車王國”的名號不脛而走。
比名氣更值錢的,是流水線的經驗,是全國3000多家經銷商!夢想還是有的“我一直很喜歡汽車,小時候,經常用泥巴做汽車模型,用繩子牽著滿地跑。
”興趣是一個方面,但真正讓李書福下決心造車的,是一場車禍。
當時,他連夜開車從臺州去上海,到了凌晨三點,犯困的李書福,直接把車開到了大樹上。
還好是省道,速度不快,只是撞破頭流了點血,“汽車安全太重要了,如果是高速公路,當場人就報廢了。
”關鍵是在摩托車行業深耕了5年,李書福多了幾分底氣!“四個輪子一個方向盤,一個發動機,一個車殼,再加里面兩個沙發。
”于是,1995年,他正式啟動吉利的宏偉征程,去追逐汽車之夢。
堅持,堅持,再堅持第一次是為許可證。
為得到準生證,李書福從市里、省里,一直問到中央,但得到的是同一個答案,“不可能。
”也是,汽車制造廠都是地方的納稅大戶,怎么可能落到一家民營企業頭上?接連碰壁后,李書福學乖了。
當了解到四川德陽有一家瀕臨破產的國有汽車廠后,他當即投入1400萬將其收購,雖然對方只能生產微型兩廂車。
1999年,時任國家計委主任視察吉利時,李書福又一次吶喊,“請允許民營企業嘗試,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2002年11月,李書福等來了轎車的許可證。
第二次為“吉利一號”。
與造摩托車一樣,李書福的造車方法就是照葫蘆畫瓢。
他把自己新買的奔馳拆了,一同被拆的,還有價值36萬的紅旗轎車。
當然,發動機、方向盤、安全氣囊、電子電氣設備等等也被拆到七零八碎。
奔馳的外形,紅旗的底盤、發動機,這就是“吉利一號”原型。
當年的汽車很貴,最便宜的夏利都要10多萬,10萬以下汽車大佬根本不屑于做。
而李書福的目標恰恰就瞄準了這個空檔。
隨后,李書福重點對標安馳,中華子彈頭,夏利等國產汽車。
包括發動機是誰的,變速箱是哪買的,儀表哪來的,底盤咋做,一項一項分析。
就這樣,1998年底,“豪情”下線了。
第一批一共生產了100輛,不過,隨后的測試結果讓人貽笑大方,淋雨實驗通不過,剎車系統、燈組直漏水。
在馬路上跑的時候,車廂里的灰塵比外面的還要多。
不少商家拿吉利開涮,“吉利上坡要推,落雨要打傘”。
一氣之下,李書福用壓路車銷毀了這批車,一損失就是300多萬。
此后,他四處瘋狂挖人,一時間,吉利車間成了汽車聯合國,天南海北的人才都有。
為了隊伍的長治久安,1998年,李書福創建了一所民辦大學,浙江經濟管理專修學院,也就是后來的吉利大學。
而今,已經成了吉利集團的優質資產,涵蓋從本科,碩士、博士所有辦學層次,擁有57000多名在校學生。
就這樣,1999年11月,新一批合格的“豪情”投放市場,售價3萬多,一下賣出2000輛,李書福終于用廉價打開了市場。
第三次是自動變速箱。
吉利剛生產汽車時,用的是天津一家公司的發動機。
銷量上來后,對方卻要求漲價,談判沒談攏,李書福不得不停工。
發動機的核心部件是變速箱,不過,技術含量相當高,國內就沒有哪家汽車廠搞成功過。
偏偏李書福不服輸,他找到當年國家自動變速器課題組組長徐濱寬。
要權?副總經理!要錢?薪資翻3倍!失敗了?我負責!高人一出手,就知有沒有。
此后,經過上億元研發,耗費110臺試驗車后,李書福終于擁有了我國第一臺自主研發的自動變速箱。
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當年吉利銷量突破10萬輛,在全國汽車企業中排名第八,2005年5月10日,吉利在香港成功上市。
蛇吞象不過,別看上了市,李書福還是挺郁悶,因為擁有吉利車就等于擁抱低檔車,“開吉利車要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
”“我一不偷、二不搶,每天從早晨6點半工作到晚上11點,辛辛苦苦辦企業,為什么別人總嘲笑我?”喝醉酒的李書福嚎啕大哭。
直到2004年的兩會,李書福清醒了。
會上,他作報告時,“吉利可把價格降到2萬元以下。
”時任總理直搖頭,“汽車工業的發展關鍵在于高精度的機床、發動機和變速箱。
”總理就是總理,2年后市場就給吉利敲響了警鐘。
隨著鋼材、零部件漲價,李書福的低價優勢也蕩然無存。
所以到了2007年5月,李書福宣布從“低價策略”向“技術領先、質量可靠、服務滿意、全面領先”轉型。
光靠自己,顯然太慢!此時歐洲大品牌沃爾沃走進李書福的視野。
但是, 他看上人家,人家沒有看上他。
也是,吉利不過是來自東方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廠,而沃爾沃1927年成立,研發著全世界最安全的車,擁有低碳的發動機生產技術,光研發人員就超過4000名。
想要蛇吞象?太自不量力了。
直到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沃爾沃的大股東福特虧損額高達126億美元。
為活命,不得不甩掉捷豹、路虎等知名品牌 。
機會千載難逢!一方面,李書福連續兩年跑到底特律參加車展,找機會和福特的首席財務官喝杯咖啡,混個臉熟。
產業經濟學高級課程班(符合條件可申請博士學位)另一方面,李書福組建了一個200多人的談判團隊,并挖來了4位業界的頂級精英,原華泰汽車集團總裁童志遠、原英國石油公司的高管張芃和袁小林、原菲亞特動力科技中國區總裁沈暉,打造全明星管理團隊。
最后的節骨眼,沃爾沃工會代表發難,“能不能用3個詞來說明為什么吉利是最合適的競購者?”“I love you!”李書福說完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就這樣,2010年8月,吉利以18億美元,吃下沃爾沃。
隨后,李書福大撒把,充分授權。
因為他看透了,福特時代的沃爾沃就像一只困在籠子里的老虎,他要做的就是放虎歸山,“恢復它的野性。
”業績就是最好的證明。
到了2012年,沃爾沃一舉扭虧為盈,盈利超過5億多美元。
同時,吉利汽車后來居上,年度銷量突破70萬輛,成功躋身第一陣營,市值一舉突破2200億。
蛇吞鯨吃下沃爾沃只是第一步,2018年2月24日,一個更具爆炸性的消息傳來,李書福以約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戴姆勒9.69%股份,成為戴姆勒最大的股東。
要知道,上百年來,戴姆勒一直都是全球高端汽車的杰出典范,最近20年,在電動化、智能化、無人駕駛以及共享出行等領域也都是引領者。
“經營如此龐大的產業帝國,有沒有壓力?”“失敗了沒有關系,回去種地、養龜、養蝦,承包兩畝地,一畝地種菜,一畝地種水稻,怕什么呢?”
下一篇:狠人張紅梅:6年磨出30萬B端用戶,把產值做到近30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北大才子37歲激流勇退,短短2年就狂攬37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