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問:投資人都說要爆炸式增長,怎么個爆炸法?這個創業者很擅長精準營銷,他說服了某大保險公司老板(也是他親戚),把客戶數據庫開放給電子商務網站做精準營銷使用。
這個平臺精心設計,能保證客戶隱私,而他賺取分成,真是美妙。
然而,投資人卻說這生意沒有爆炸式增長的可能。
他迷糊了,到底要怎么爆炸?答:獲利增加的速度遠高于成本增長的速度,稱為爆炸。
由于對高獲利有期待,因此爆炸式增長是投資人一定要考慮的。
爆炸式增長有兩大來源,一個是「網絡效應」,例如Facebook,當他只有一個用戶時價值很低。
但是當他擁有一百萬,一千萬,一億用戶時,人際互動產生的價值很高。
透過網絡效應可以實現爆炸增長。
第二個來源是「快速復制」。
中國知名餐飲連鎖「真工夫」,標榜烹調方式都是用蒸的。
創始人發明的蒸具能處理各式料理,配合管理流程能實現連鎖店快速復制,每個店面的口味能保持一致不會因廚師不同而走味。
當店面增多時,還能實現食材集體采購,壓低經營成本。
上面案例,不具有「網絡效應」也很難「快速復制」。
由于創業者和保險公司老板的親戚關系,這生意能談成。
未來能不能把這模式快速在其他保險公司復制,問題很大。
創業者如何知道自己的生意是否為爆炸式增長?試著把你的財務預測畫成曲線,看看是否與下圖相符。
問:投資人出資不多卻占很多股份,估值是怎么估的呀?創始人在商業計劃書上大辣辣的寫下了要融資500萬美金,出讓20%股份的想法。
按這這個想法,公司的融資前估值已經達到了2000萬美金的規模。
這個規模大約是第一輪融資的規模,在國內是很稀松平常的普遍估值。
然而,隨著創業者會面的投資機構越來越多,他的心情也倍受打擊。
大部分投資人死揪著商業模式跟他過招,根本就沒進入到談價格的環節,很多人見過一次以后就再沒消息。
兩個月后他修改商業企畫書,把融資需求金額改成500萬人民幣。
想看看是不是更容易找到投資?答:創業者看見機會,投資人看見風險,兩者的平衡點,叫做估值。
決定投資人的投資最終占多少股份的關鍵因素,就是估值。
初創企業被估算出來的價值高,投資人投入資金所占股份比例就小。
但是對于企業到底價值多少,特別是初創企業還虧損連連的時候,甚至在天使期的企業連財務報表都沒有的時候,根本就說不清。
于是我們常聽見這樣的對話:創業者:「我覺得公司未來可以做到這樣的規模(所以我值這個價)」;投資人:「但是你那里存在著那樣的硬傷(所以你只值那樣的價)」。
看到沒?創業者看的是機會,他假定自己能做到。
投資人看的是風險,他假定前進的路上會很坎坷。
一個樂觀,一個悲觀。
當兩者達成一致,就產生雙方都能接受的估值。
融不到資金的創業者,都是因為無法擊敗投資人的悲觀論調,無法讓對方覺得自己的樂觀論調靠譜。
因此,遭到拒絕時降低融資金額是沒用的,悲觀的投資人連一毛錢都不會給。
問:媒體報導好多初創都拿了幾千萬美金,我是否也該要這么多?這間初創雇用了一家財務顧問公司(FinancialAdvisor,簡稱FA)來幫他們進行融資。
依據業內行情,FA提出將來如果幫初創企業找來投資,要求取得投資金額的3%做為報酬。
創始人認為這個比例太高,他說:我們這次要融資1000萬美金,你拿3%就是30萬美金,也太多了吧!FA的老板有點頭暈:你才要做第一輪融資耶,要1000萬美金做啥?初創企業的創始人說,1000萬很合理呀,我看媒體報導,A公司不也拿了1500萬美金,我這算少的呀。
FA又說,你的企業現階段估值不高,拿那么多錢進來股份會稀釋很嚴重的。
創始人說,不會呀,你看我預估接下去兩年內營收能增長到這么多,我的估值肯定就上去啦!拿1000萬美金肯定不會稀釋太多股份的!FA說,可是投資人不一定這么想呀,你的估算可能太樂觀了,營收可能是做不到的!兩人因此僵持不下,最后這個合作不了了之。
答:拿別人的錢是為了分攤風險,不是裝飾自己。
常見于媒體某初創又拿到幾千萬美金的新聞通常確有其事,但關于真實金額卻只有當事人清楚。
夸大投資金額,投資者與被投資者都有面子,因此最好不要信以為真。
其次,如果公司很賺錢,為何需要引入投資人來分一杯羹?幾個股東悶聲賺錢不就好了?
下一篇:一位創業者眼中的硅谷VC投資5大標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在48小時內獲得300萬PV?收集名人名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