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近日,西安的雙創事業又有動作了。
9月15日消息,坐落于西安市經濟開發區的西安創業大街正式開街了。
創業大街集眾創空間、獨立寫字樓、孵化器、加速器、創新實驗室和創業會客廳于一體,致力于打造24小時創業不打烊的城市創業CBD。
這已經不是西安第一次在雙創上發力,這些年西安的雙創熱度一直在升溫。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出臺西安作為重要的節點城市,BAT三大巨頭相繼在西安落戶創新中心。
其實,除了不相信眼淚的北上廣深,像西安這樣的很多二線城市也越來越成為適宜創業的樂土。
獵云榜單從創業公司數量、人才指數、風投熱度、政府支持等方面評價出了2017年上半年最適宜創業的城市TOP10(為了突出政府支持方面的作用,本榜單在各指標所占權重方面,側重于政府支持力度情況的差異)。
杭州是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
在2017年上半年,杭州的融資事件數目超過廣州,占據全國第四名的位置。
在金融、電商、文化娛樂、企業服務等方面都有出色的創業公司,如螞蟻金服、口碑網、蘑菇街、淘票票、嗶哩嗶哩、數夢工廠等。
浙商優秀的創業基因在這個城市發揮得淋漓盡致。
有統計顯示,在上市公司(曾)擔任主要管理崗位的浙大校友共112人,浙江大學畢業生創業率超過5%,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杭州政府積極響應雙創政策,建立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西溪谷互聯網金融小鎮等基金小鎮,快速形成聚集效應。
公司數量和風投指數是成都雙創的加分項。
德同資本、合力投資等都在成都設有分支機構。
成都被稱為游戲產業的“開發者之城”,坐擁龍淵網絡、雨墨科技、西山居等優秀游戲公司。
2017年成都政府成立成都前海產業投資基金母基金,募資規模400萬元,用于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
“成都人才計劃”對入選的海內外高層次人才給予最高300萬元資助,頂尖創新創業團隊最高給予 500萬元資助。
隨著求職者地域流動的多元化,對生活幸福感的追求愈加凸顯,成都等二線城市顯示出巨大的人才吸引力。
南京是江蘇省重點發展的城市,成為雙創經濟的后起之秀。
根據私募通數據,截至2017年5月,南京有VC機構和PE機構各41家,擁有國家級孵化器5個,創投圈十分活躍。
南京還是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擁有211以上高校8所,這一數量在全國僅次于北京和上海。
南京江北新區推出1500套“人才房”,預計2019年建成使用。
此外,對高學歷人才和專業人才降低戶籍門檻。
雖然有武大、華科等優質高校,但人才流失問題也長期存在。
武漢推出了“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計劃”:免費提供創業人才公寓200套,提供創業就業扶持資金2億元。
5月22日武漢“戶籍新政”實施,18項戶口遷移政策調整,凡留在武漢創業就業的大學生,畢業3年內無須買房即可申請落戶,博士、碩士人員則可直接落戶。
在蘇州,創業是個話題度很高的城市。
孕育出同程旅游、米粒影業Mili Pictures、聚合數據平臺、八爪魚在線旅游、Adagene天演藥業等優秀企業。
蘇州高新區實施蘇高新“6333”聚才計劃,對重大創新團隊給予最高1億元的項目綜合扶持經費;創業領軍成長項目最高1000萬元的成長獎勵。
此外,蘇州鎮江新區3月出臺八項措施,最高5000萬元引進獎勵。
包括為創新創業杰出人才提供一套精裝商品房和生活配套服務。
西安是中國西部潛力最大城市。
西安高校、科研院所、大型軍工企業數量在全國居于前列。
從融資活躍度來看,西安在前20名城市的靠后位置,遠不如成都和武漢。
但是隨著百度西安創新中心的落成,BAT都已經相繼在西安落戶創新中心。
“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出臺,標志著西部的發展迎來了商機和紅利。
西安政府也在陸續出臺政策,積極開展“西咸一體化”產業布局,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金融業規模,塑造文化名城品牌。
最近,政府出臺了降低技能人才和單位集體戶口的落戶條件等措施等留住人才的政策,西安的雙創氛圍正在升溫。
天津市國家級孵化器24個,與北京并列第一。
天津市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推出知識產權補貼的一系列措施以激勵企業創新。
旅游城市廈門近兩年房價增幅已經比肩上海,而教育文化資源暫時沒有跟上,這導致了人才的溢出,成為廈門在雙創浪潮中的一個劣勢。
為此,廈門市出臺多項措施鼓勵青年人雙創熱情。
例如每年舉辦臺灣青年人才對接會并推出眾多補助和福利措施吸引臺灣中高端人才。
此外,廈門市政府2017年發起設立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運營投資基金,目標募資規模4000億元。
今年4月,重慶實施“鴻雁計劃”,除了引進常規的學術帶頭人或專家,還打破學歷標準引進企業精英或行業內有聲譽的科技人才。
對于入選人才給予最高200萬元的獎勵。
貴陽重視大數據產業。
積極搭建“數據鏈接世界,人才創造未來”的互聯網、電子商務等領域人才交流平臺。
此外,一直專注于大數據領域人才的引進,早在2015年就出臺了《關于加快大數據產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
三個城市群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城市離不開它的經濟輻射帶而生存。
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這三個最矚目的城市群之間,創業生態表現出各自的特色,這可以從細分領域公司數量的占比體現出來。
“文化之都“北京擁有眾多的創業企業和體量龐大、多層次的消費人群,企業服務、文體娛樂和教育行業創業公司在本地發展較好; 珠三角地區,上海地區在醫療健康和金融領域優勢突出,而杭州長期成為電商創業的孵化沃土;珠三角地區擁有長期積淀的產業鏈優勢,也是全球的“手機工廠”。
深圳被稱為“硬件硅谷”,為大疆科技等科技企業的崛起提供了土壤。
青島和濟南在這波浪潮中表現略緩在這波創業浪潮中,濟南和青島卻顯得有些落后了。
除了韓都衣舍、章魚TV幾乎沒有進入大眾視野的創業公司。
金融服務氛圍不強,缺乏像上海的陸金所、眾安保險,杭州的螞蟻金服這樣的金融巨頭。
這可能與山東省歷來以傳統國有大中型企業拉動GDP,新產業氛圍不強的大環境有關。
鄭州和南寧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對“大學生創業”關注度較高的城市中,鄭州和南寧排名都很靠前。
而這兩個城市剛好是高校數量相對較多的城市。
南寧的高校數量甚至高于青島、廈門等二線發達城市。
當地政府通過鼓勵扶持大學生創業來緩解就業壓力。
本文指標評算標準:“公司數量”——獨角獸公司數量、千里馬公司數量“人才指數”——高校數量、城市有效專利數量“風險投資”——2017年上半年風險投資筆數“政府支持”——國家級孵化器數量、減稅政策、人才政策、政府引導基金等
下一篇:2017GEW引爆中國創投圈, 企安寶即將參展(第11屆)創業周暨全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國務院:限制房地產、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