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O2O,一個被互聯網圈的人“用爛”了的名詞。
到底什么是O2O?Online to Offline里,Online是什么?Offline又是什么?最重要的“to”是如何實現的?我想這些問題很多正在討論O2O的人并沒有真正的深入去想,當然這些人要包括我自己。
我曾經粗淺的認為O2O不過就是用移動互聯網與線下行業的結合,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兄弟給我上了一課……前些日子,一年多沒聯系的前同事老A突然在QQ上找我說想咨詢點在互聯網領域創業的事兒,我當時有點差異。
我和老A認識是在上家公司,那時候他是網絡游戲客服,我是輪崗到客服的管培。
老A畢業就進了上家公司,雖然他已經從客服轉崗,但工資也就4000多;扣除五險一金和稅,到手估計不到4000塊,魔都這地界這點兒月薪扣除房租和吃飯基本也就沒多少了。
老A是典型的廣東人,精明、樂觀、能吃苦,那時候老A和我說他在和老婆攢錢買房。
見到老A那天,老A說他買房了,雙方父母一起拿的首付,為了還貸款想創業,做O2O方向,具體是做線下餐館的線上營銷,然后收廣告費。
我一聽,直覺反映就是:“壞了就是這哥們肯定被忽悠了”,所以我非常沒留情面的直接問了他一串之前問O2O創業者的問題:你團隊都誰?團隊里有人懂線下餐飲么?掃街你有人么?你線上部分有流量么?你線上有用戶么?你的營銷能做到精準么?你做得過點評么?初期選擇哪類商家做側重切入?商家的IT水平、互聯網程度如何?你的營銷效果可以被量化么?還有最重要的,你萬一敗了,房子怎么辦?老A神秘的一笑,然后挨個回答了我的問題;“你團隊都誰?就我自己,有時候加上我老婆;團隊里有人懂線下餐飲么?沒有;掃街你有人么?不掃街,都商家找我;你線上部分有流量么?微博和社區的流量算么?你線上有用戶么?粉絲算么?初期選擇哪類商家做側重切入?中等規模商家,太小沒錢,太大了也用不著我;商家的IT水平、互聯網程度如何?根本不用管這些;你的營銷能做到精準么?絕對精準沒有意義,差不多就行;你做得過點評么?我服務的商戶,點評都看不上,太小;反過來說他們不愿意上點評,會把自己的原有業務直接沖垮;你的營銷效果可以被量化么?我是這些商家唯一的渠道,增量全是我的;還有最重要的,你萬一敗了,房子怎么辦?這個還沒考慮過……”從老A的話語中我大致猜到了他在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就是“養微博大號”。
他的3個大號加在一起有30萬左右的上海本地真實粉絲,他平均每周會給1-2家上海本地餐館做線上的營銷;營銷內容就是圖片+文字描述,圖片內容就是他和他老婆去這個餐館試吃的照片。
一次活動的收費是4000塊。
老A還說:“你看那幫天天吵吵O2O的,都是大忽悠。
你問我的那些問題其實是那些想著上來就做平臺的純互聯網項目才會擔心的,我們這種‘小本生意’上來就是掙錢的,O2O這東西本就沒有絕對的好壞原則,只有適用與否。
比如你說的那些什么IT水平、數據量化、精準營銷,我合作那些商家都不大,他們沒有其他的線上營銷渠道,活動后的客戶增量完全就是我的,我現在已經好幾個商戶是回頭客了。
現在這個時點沒什么資源的小公司,想吃下一個完整的大行業太難了,就餐飲這條線全國性質的平臺性企業的早期機會早沒了,我們只能做的是細分城市的深挖。
”我最后又問了一個庸俗到不能再庸俗的問題:“你怎么做大?”老A戲謔的笑了笑,說道:“我現在兼職做,一個城市一個月做得好有3萬的收入,成本除了人力基本沒有;我準備再開北京和深圳,爭取4-5個月后三個城市月收入10萬左右,凈利怎么也有5萬,你投資那些公司有幾個比我掙得多的?”聽到這,我把頭深深的埋了下去……結語:因為工作的關系,最近比較集中的在看O2O領域的創業項目,對項目的評判其實更多來自于一些固有的標準,例如團隊構成是否有懂線下的人、線下行業的互聯網化進程、效果的可量化性、傭金比率、潛在市場份額、用戶的線上消費習慣、消費頻次等等;這本身其其實沒有什么不對,但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用了一些過分嚴苛的目標去衡量一個遠遠沒有成熟的細分領域。
其實在特定的領域、特定的市場環境下,上面所列舉的各種衡量標準的權重應該非常低,甚至可以幾乎忽略不計。
這事情正如同樣在探索線下餐飲O2O業務的到家美食會CEO孫浩先生所說:“O2O的生意只有是否適用,沒有固定的好壞;同一業務的O2O形態會隨著時間和用戶而改變。
”作者簡介:莊明浩,數據控,“很宅的互聯網分析濕”,現就職經緯創投,主要關注于無線互聯網和社會化媒體和網絡安全領域的投資。
曾經在盛大網絡工作近2年,擔任投資部分析師一職,主要負責盛大網絡在社區、視頻、網絡安全和Android等領域相關的項目分析和篩選工作。
下一篇:90后創業者如何理解互聯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做新媒體運營,先想清楚這10個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