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我為什么要做投資?這個問題我曾思考了很長一段時間,當然也在這個問題的泥潭里掙扎了很久,困擾了很久,這是一段很痛苦的經歷。
我個人非常羨慕巴菲特這樣的人,在他的身上,投資的意義與個人的意義融合且統一,就會感到非常幸福。
但是現實生活當中,投資者能把這兩者完美得結合,需要長時間的修煉和磨礪,經歷過的人可謂冷暖自知。
以我自己的經歷為例吧,我是2000年開始做投資,一直在做一級市場的投資,連續參與了三個基金的創立,今年已經進入了第18個年頭。
時間很長,算是中國PE行業的老司機。
然而,老司機一樣逃不掉第一性原理的拷問。
投資人逃不掉的第一性原理關于第一性原理,英文First Principle,公開資料解釋就是找到基礎假設,發現假設背后的假設,一直追問道不證自明的公理的方法,這是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
那么具體到投資當中,第一性原理與投資也緊密相關。
比如,我最初在一線做投資的時候,不會考慮運營的事情,企業文化、團隊建設、績效考核等等問題都不需要考慮。
如何挖掘到好的項目,如何將機構的基金利潤最大化是我每天考慮最多的事情。
但時間長了,隨著基金規模的增長和團隊人數的增加,該來的問題總還是來了,逃都逃不掉。
年輕的時候做基金,最初都是考慮生存問題,0到1階段要怎么活下去。
到了活得比較好的時候,精神壓力就開始出現了,“我為什么要做投資”這個深層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
先不說投資本是個辛苦的工作,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歸零,單單運營管理團隊就是一件很有挑戰的工作。
而且很多人認為做基金不是創業,其實創立基金也是創業。
創立一個基金,同樣面臨著和創立企業一樣開門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問題。
基金的運營管理涉及到團隊的磨合、資源的傾斜、利益的分配等一系列的事情,這些都是創業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事情。
當投資人遇到這些問題時,投資本身的痛苦和投資公司運營的痛苦相交織,你就會遇到來自第一性原理的拷問。
為什么做投資?可能很多投資人都是誤打誤撞進到這個行業,但入行之后,如果不能解決人的第一性原理和投資的第一性原理,越往后期發展就會越痛苦。
比如我自己也同樣經歷了尋找答案的自我拷問之路,一直持續了幾年。
在講我是如何從自我拷問中走出來之前,我想先聊聊別的。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曾在哈佛的畢業演講中說,“我們這代人面臨的挑戰,是創造一個人人都能有使命感的世界。
”大道至簡。
很多事情的本質都是相通的,不論是做人、做企業,還是做投資。
在創立元創資本之前,我在景林投資擔任管理合伙人,負責一級市場投資。
最初的時候,早期項目景林投資得比較少,但5年前,我投了一個A輪項目孩子王。
最初調研項目的時候孩子王只有3個門店,正式投資的時候孩子王也不過只有6個門店。
除了例行的行業研究、市場調研外,真正打動我的是孩子王CEO徐偉宏的話:孩子王不是一個賣商品的地方,是一個愛與成長的地方。
我關注了很長時間的母嬰行業,他們找到了母嬰行業最重要、最根本的東西,“愛與成長”這幾個字打動了我。
這一代的父母和上一代是非常不同的,以前父母在乎的是學習,關注的是孩子物質需求的滿足。
但現在85后、90后的父母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愛。
他們平時很忙,工作壓力又大。
現實中除了家里面,缺乏一個能夠提供陪孩子成長的體驗,與孩子互動的場所,孩子王恰恰能夠提供給父母和孩子這樣一個地方。
舉個例子,商場里的店面很貴,但是孩子王卻能拿出1/3的場地提供給父母和孩子做游戲,做活動,一起挑戰、歡笑。
孩子王還下大功夫培養了許多育兒顧問,24小時服務,幫助媽媽們解決產前產后的各類問題。
孩子王和用戶間建立了非常高黏性的聯系。
顧客每周去店里的頻率和購買的頻率遠遠高于競爭對手,收入遠遠高于競爭對手。
孩子王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呢?本身良好的商業模式,有創業經驗且管理能力強悍的團隊,優秀的運營數據,這些都毋庸置疑。
還有什么?大多數母嬰行業從業者跟我聊自己的項目的時候會說到開店計劃、門店數據、供應商優勢等等。
但對我來說,為什么做這件事情沒想清楚就相當于沒有抓住用戶的痛點。
對母嬰行業來說,愛與成長就是媽媽們的痛點,畢竟對于媽媽們來說,買奶粉哪兒不能買呢?我是投資風格很穩健的人,過去8年我們團隊投過160多個項目,但這個項目是我極少數,當場就決定要推動基金投資的項目。
母嬰行業是我喜歡投的行業之一,不是因為母嬰行業是個號稱“市場規模大”、“成長快速”、“政策紅利顯著”的行業,而是因為這是一個關心弱勢群體的行業。
媽媽和孩子都是脆弱的,需要我們做點兒什么。
回歸初心 將風投進行到底故事講完了,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我為什么做投資?投資這個行業很辛苦,除了身體上的勞累,做行業研究,尋找項目,因此陪伴家人時間少。
還有精神上的壓力,投資人普遍焦慮,行業不斷推陳出新,永遠沒有止境。
以前總覺得有三個行業越來越吃香,教育、醫療、金融,并為自己身在金融行業而竊喜。
但慢慢我發現,前兩個行業依舊越老越吃香,但是金融行業變得不一樣。
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技術不斷涌現,我們要跟80后90后一起學習,一起PK。
優勢變為劣勢,學習能力下降不說,我們的經驗在某種程度上也變成了我們突破舊有思維模式的絆腳石。
怎樣支撐自己在投資的路上一直走下去?這需要把一切外部因素都拋開來思考“我為什么做投資”這個問題。
在不斷拷問自己后,我得到了答案:我喜歡碰到一些新鮮的事物,我喜歡支持有夢想的創業者。
自己想清楚了,那事情就好辦了。
人不可能什么都懂。
要么通過知識迭代擴充能力圈,該學習就學習,該補課就補課,保持好奇心。
就算到了70歲也要繼續進步,活到老學到老。
再就是通過團隊進行能力互補,這也是現在元創資本一直在做的。
另一方面,中國的創業者太弱勢了,不管在什么階段他們都需要幫助。
我能不能幫助他們,讓這個企業發展的更好?所以當我碰到有夢想的創業者時,我希望能通過投資幫助他們的企業更快成長,完成他們的夢想。
不僅是發現價值,還要創造價值,構建自己的能力圈,在我的能力范圍內幫助這些未來的企業家,幫助他們實現夢想,成就他們。
這也是我創立“元創資本”的初心,元創資本的投資理念就是“投資中國原創,成就中國創業者”。
回顧過往,或許,我早已經通過自己的投資行為得到了答案:一直以來在投與不投間做出的選擇,在今天看來可以追溯到人的第一性原理,我還是希望能夠通過投資改變些什么,幫助到什么,促進些什么。
所以,當我自己明白了這個答案,我的投資理念也就十分清晰了。
圍繞著我的投資初衷,我希望未來帶領元創資本團隊通過投資三個方向來改變世界:1、讓社會更加有效率——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改造傳統行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例如我們團隊曾經投資的滴滴、大眾點評、達達、愛回收、乂學教育、易酒批、卡行天下等等;2、讓人更加快樂——我們這代人挺無趣的,物質不夠豐富,除了工作沒太多其他的業余生活,所以希望能投資一些能讓人更加快樂的項目,例如我們團隊曾經投資的孩子王、虎撲體育、B站、暴走漫畫等等;3、讓人更加健康——圍繞醫療行業,讓醫療資源更加公平與豐富,比如我們團隊曾經投資的鳳凰醫療、甘李藥業、合全藥業、宏濟堂等等;我想,我的個人第一性原理和投資第一性原理在這里得到統一。
這就是屬于我的第一性原理。
下一篇:朱嘯虎,你真的知道互聯網“古典時代”的意思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今日資本徐新:延遲滿足是成功者的標配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