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搶發第一評私域流量其實是一個用戶運營的概念,也就是把用戶當作真正的人,跟他們建立關系。
傳統流量方也想做這件事。
一方面,他們的流量越賣越貴,他們也在想如何讓自己手中的流量更值錢;另一方面,流量的增長越來越緩慢,比如很多微信自媒體公眾號也算是流量方,在公眾號打開率越來越低、流量不斷下滑的趨勢下,他們也在尋找出路,很多做公眾號的人也在把用戶往私域流量池中導。
一些線下實體店鋪讓自己的店長加顧客微信,導入微信個人號,并以店長的身份來經營個人微信和朋友圈,平時發布產品相關信息和生活信息,能提高顧客對產品的品牌感知和信任,最終也就相當于新增了一家線上店,店的效能就可能翻倍。
另外如何用更低的成本把線上線下的數據打通也是一個重要課題,能讓我們從利用線上線下數據去思考如何提高轉化率。
1.常見的私域流量位于哪里?目前可選擇的私域流量并不多,企業App是一種,微信生態也是特別好的私域流量池,如微信個人號、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小程序都屬于私域流量,公眾號比起微信個人號和微信群,距離用戶會更遠一些,但公眾號有更多的數據接口權限,方便客戶粉絲互動和數據沉淀。
而微博、抖音、快手、知乎、頭條等不算是私域流量,因為你不可以自由觸達和運營它的流量。
2.如何搭建私域流量建立私域流量,主要有三種方式:①公域流量轉化到自己的私域流量;②別人的私域流量轉到自己的私域流量;③在自己的私域里進行裂變,擴大流量池。
(1)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從公域到私域的搭建體系,很重要的一點是運營策略。
引導消費者爬山涉水添加你的個人微信號,如果沒有足夠的吸引力,鮮有人會執行多個操作步驟添加一個商家為好友的,比如以前淘寶商家一個運營策略是用戶給我好評我就返現金紅包。
現在商家會把用戶加到他個人微信號上,其實這就是有意地搭建私域流量。
以后用戶可能看他朋友圈直接下單,不用再打開淘寶。
但難點在于如果你是一個大型企業,有幾十萬的訂單用戶,個人微信號很容易被封掉。
而且你怎么有效識別用戶級別,怎么理順交易系統,這些都是技術難題。
只要技術難題攻克,你的私域和公域流量就可以串起來,實現平滑過渡。
(2)用戶分層運營不可能把所有公域流量全部轉到私域上面。
如果用戶量比較大,全部轉到私域流量上,整個公司全都是手機了,養號其實是件非常難的事。
去年微信個人號的養號成本漲了10倍,現在買一個養了半年的號要250塊錢。
所以關鍵是要實現用戶分層,只有滿足特定條件的用戶才會轉到私域流量上運營。
私域流量的運營成本肯定更高,但它的客單價、轉化和復購肯定也高于公域流量。
如果是電商可以用RFM模型,把最重要的部分用戶識別出來落到個人微信號上,再開始做精細化的運營。
(3)個人IP打造在運營私域流量時,最常見的錯誤是沿用以前的思維。
比如很多公司讓客服團隊搞大量微信個人號做私域流量運營,但其實沒有任何一個用戶需要自己的朋友圈里面多一個微信客服。
這種做法只是換了一個陣地,轉化率遵循還是B2C模型,沒有變成C2C。
私域流量轉化的核心是信任,是基于人的信任關系的開端。
這里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被稱為個人IP化打造,就是打造一個行業KOL或者專家的身份,一定是完成這步動作之后,私域流量才可能提高轉化。
但個人IP的打造會有一個經營的周期,與私域流量相似,它不是一個收割邏輯,一定是一個經營邏輯。
目前個人IP打造的玩法通常有以下三種:第一種,購物助手:通常適用于銷售端,百貨商店, 柜姐等等。
這種顧客群體較為廣泛,適合注重性價比、高頻次購物的消費品。
例如屈臣氏等線下店完全就應該采用購物助手的方式,幫助用戶知道最新上新,完成售后服務。
這個方式非常適合小品牌,在創業早期,通過購物助手的方式幫助早期用戶理解品牌,實現轉化。
第二種,話題專家:適合有非常明顯特征的消費群體的運營,這個群體具有共性需求且組群意愿高的特點,如“專業性/生活方式”的品類。
第三種,私人伙伴:通常適用于客單價非常高的奢侈品或者教育、健身行業。
忠誠顧客價值高、具備較高私密性,并且個性化要求較高。
而大公司則可以為消費最多的VVIP成立私人伙伴。
私人伙伴給予全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并成為客戶生活中的一部分,給予專屬的建議,你就是客戶的個人搭配師,營養師等等。
今天很多高端教育行業應該采用的是這個形式對用戶分層管理,分配1對1服務,建立線下的高端體驗而不是直接拉社群。
就微信個人號而言,每一條朋友圈或者每一個群發的消息其實都是在種草,用戶不需要馬上做決定,只要在心里留下一顆種子即可。
具體到微信個人號的玩法,核心是打造人設,這里面核心在于細節,比如同樣的內容,不同的展現形式轉化率也可能會大相庭徑。
比如從轉化效果來看:自拍 > 1句話+1張圖片 > 1句話+若干張圖片 > 1張圖片= 1句話> 大段話+1 張圖片 > 大段話+若干 張圖片> 1句話> 大段話 >1一句話+轉發>轉發>廣告三、小結私域流量,聽起來高大上,實際并不神秘,也并不是新概念,它的本質更像是是在人口紅利與流量紅利褪去的歷史背景下,公司探究更高效發覺用戶價值的玩法。
無論是公域流量還是私域流量,對企業來說最終還是看投入產出比ROI。
本文轉載于微信公眾號:私域流量研習社
下一篇:互聯網時代下的經營者如何做好引流推廣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任何一個客戶都想要的十樣東西盤點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