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Vinnie和Kristine Lauria是兩位創業“老兵”,他們已經多次參加Echelon創業峰會了,不妨從他們的角度,看看這個創業圈吧。
當我們第一次來到新加坡和東南亞,當時一年時間里僅有三到四筆A輪融資發生,而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融資新聞。
顯然,為了讓創業生態系統不斷發展,很多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首先,整個生態系統是由創業者驅動的,同時新加坡當地的每個人都給予了很大支持。
無論是政府授權,創業園區,創業加速器,等等,都為這一地區的創業圈付出了極大地努力。
新加坡:當時和現在 2011年我們第一次來到新加坡,參加了在當地Hackerspace(創客空間)舉辦的一個論壇,那時,Hackerspace是當地僅有的幾家聯合辦公創業區之一,而現在,新加坡已經有好幾家這樣的創業園區了。
當時的主持人是Danny Tan,他談到了自己首次創業、成立Found公司的故事,并問臺下30多個商學院學生有誰愿意創業,沒有一個人舉手。
如果同樣的問題放到今天來問,我想絕大多數人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把手舉起來! 回到2011年舉辦的Echelon創業峰會,登上主舞臺的初創公司只有可憐的11家,當然這其中也不乏佼佼者,比如當初的Cardinal Blue Software公司,在得到風投支持之后,成為了現在PicCollage公司;還有去年,PriceArea公司被Yello Mobile收購了。
但不可否認,當年也有不少創業公司最終失敗了。
Walkabout開發日活動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Walkabout SG,它是一個創業開放日活動,今年是舉辦的第四年。
Walkabout SG的想法非常簡單,就是邀請科技公司打開自己的大門,讓公眾能夠走進他們。
我們從2011年開始創辦Walkabout SG活動,新加坡也因此開始逐漸重視起科技行業。
Walkabout活動本身的概念并不算新穎,它是由我們在哈佛大學的好朋友想到的,最初是在紐約開始的,但我們希望能把這個活動概念推廣到全世界。
在我們第一年舉辦Walkabout活動時,只有30家公司愿意打開自己的大門,邀請人們進入了解他們。
而現在,這一數字已經達到了130!今年注冊參加該活動的人數已經超過了3000人,不僅如此,除了新加坡,我們也已經將該活動推廣到了舊金山、曼谷、雅加達、東京、以及迪拜。
Walkabout活動不僅直觀的讓人們了解到新加坡科技行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它還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普通人可以看到初創公司創始人,了解他們是如何驅動創業生態系統發展的。
參加Walkabout活動的有創業加速器,比如JFDI,Muru-D,BASH;聯合辦公創業園區,比如The Hub,Collective Works,Working Capitol;初創公司,比如 TradeGecko, Carousell, RedMart。
現如今,很多硅谷公司(像Uber,Twttier,Facebook)甚至已經把新加坡當成是自己的大本營了。
Walkabout活動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人們可以了解很多創業公司背后的故事,大家一起喝杯啤酒,聊聊天,看看究竟是什么讓新加坡成為亞洲最重要的科技中心。
這里不是硅谷,歡迎來到創業叢林!
下一篇:吳曉波:年輕人要敢于借錢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O2O創業公司用人模式如何選?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