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獵云網(微信號:ilieyun)】12月13日報道(編譯:Mancy)你是怎么理解創業者的?也許關鍵詞有“年輕”、“創新”和“野心勃勃”。
他們身上體現著一股“萬事皆有可能”的精神。
但這也正是創業文化引發的問題:創業的傳奇故事會毀滅日常生活。
成千上萬的英國年輕人涌入創業市場,據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年輕人夢想開創自己的公司,而此類創企數量也在劇增。
創業文化將創業過程美化了,讓人們以為只要有雄心,就能和財力雄厚的投資方商談,彈性地進行工作,而后成為業界的明星。
風投公司也成為了創業文化的受害者。
風投公司在這些英國年輕人身上撒了大把資金,也只有他們敢在奇奇怪怪的創意上面下注。
然其不過是黃粱一夢,說什么“滿足消費者的創新饑渴”也是胡話連篇。
誠然,我們經常聽到成功的創新者向消費者推出了革命性的產品,但更多的創業者不過是故伎重施。
此種創業文化傷害著年輕人,他們既不想老老實實坐在辦公室里核算賬目,也懶得為產品做廣泛的市場調查。
時下流行的“會花才能掙”的思想影響了大多數創企,讓他們荒謬地以為沒有資金消耗就代表缺乏市場。
實際上,較高的現金消耗率和缺乏市場需要是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
即便出現真正的創新,但創業的總體趨勢仍是短期作戰,即迅速得到大型公司收購以換取少量現金。
慢慢培養一家創業公司的想法正在衰落,連續創業家卻越來越普遍。
過去,公司的繁榮和競爭優勢彰顯了公司的杰出;如今,只有迅速把公司換成現金才算是成功。
創業文化拋棄了開辦公司的理想,讓創業者走上了“賣公司致富”的歧途。
年輕人卻對創業的“毒文化”深信不疑,他們不顧現實性,飄飄然地描述自己堆砌夢想的過程。
但創業的失敗率也足夠讓人警醒了,在英國,至少有半數的創企沒有活過五年,而在美國,3/4的創企因無法盈利而破產。
這一事實證明,光有野心和資金還不足以成就一家公司。
當初,掘客網站Digg也是信心滿滿地認為自己可以從強大的競想成為或將成為創業者的人還忽略了:想要高效運營業務必須具備專業技能和社會閱歷,這是無法一蹴而就的。
沒有在私人部門實戰過就學著扎克伯格輟學搞創業,失敗的可能性會更高。
創業讓年輕人趨之若鶩,但不要忘了,成功的創業者至少在行業內潛心工作了10年。
創業文化造就的神話似乎為創業奮青們提供了巨大能量,但首先我們得明白這場現代淘金熱的缺陷所在。
如今,潛心創業的人不復存在,出賣理想的做法卻大行其道。
下一篇:2017創業圈的亂象年中盤點:昨天眾星捧月,今天已哀鴻遍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北京優化營商環境 將大幅提高投資審批效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