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從我踏入互聯網行業開始,一直走在互聯網創業的前面,可以說見證了移動互聯網的興起,經歷了互聯網創業的爆發期。
2014年11月份,很多做投資的朋友就開始在圈子里傳,資本的寒冬來了。
有些機構出了不少營銷文,先恐嚇下創業者,“我們不知道寒冬什么時候來,但是快了”,告誡創業者要做好過冬的準備,再抬下自己,讓大家都往他們那里跑,他們有諾亞方舟。
那時候,我覺得寒冬不會來那么快,因為我好像感受到了ZF的力量,他們提出了創業的口號,但是具體的政策還沒落地。
我很自信,后面還有一波來自ZF推動的大潮。
為什么我那么自信呢?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已經進入發展的新常態了,再依靠出口、投資、消費這三架馬車對經濟的拉動效果已經非常不明顯。
所以,只有往新的方向尋求突破點。
什么是新的方向,我認為是信息化革命。
剛好這個領域,這個時候,興起了創業的浪潮。
90后創業炒完了一波,又一波。
ZF看不到嗎?所以相關的政策會很快推進。
基于這個判斷,我們看到了后面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經常到中關村創業大街出席相關的創業活動,各地ZF、學校都在提創業、互聯網+,相關的扶持政策也陸續到位了。
國家把創業這個事情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通過CCTV等這些傳統媒體走進千家萬戶。
這一波來了,刺激之后,可以預見資本市場短期之內就會出現回調,當然這需要一個契機,讓整個趨勢逆轉,朝另一個方向發展。
果然不出所料,時間去到了2015年的7月份,資本市場突然冷下來了,很多創業者開始抱怨說投資不好拿了,陸續有些項目死去。
冷卻下來的具體的原因,我在其他地方有提過,在這里就不再啰嗦。
在這里我補充一點,就是ZF提倡創業、創新到政策的落地,有一個時間空檔,這也是造成這個資本市場熱度回調的一個原因。
我們在思考整個市場是怎么運轉的時候,不能再像以前一樣,把ZF的力量排除在外面。
從當前的市場各方的參與者來看,ZF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的應對策略會對一級市場的走向產生直接的影響。
最近,ZF的支持創業的相關政策,已經在各個大中型的城市落地,各地的ZF補貼運營經費邀請稍微有點名氣的機構去開孵化器,落地本地。
每一個城市都會出現一條類似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地方;我周邊很多朋友的基金背后的LP都是政府,隨隨便便就是幾個億,當然他們也有指標,通常是80%的資金都要投本地的創業公司. 作為創業服務機構,他們的策略是什么呢?只能跟著大潮走,當別人都在各個地方布點了,自己不跟進,可能就會在競爭當中處于劣勢,畢竟本地化離當地的創業者更近,更接地氣。
從我這幾個月重新回到投資的一線來看,早期的風險市場的參與者又多了——企業方,有些本身就是TMT領域的企業,也有一大批傳統企業參與進來了。
這個時候就不只是一些土豪做投資了,是把企業也帶進來玩了。
通常他們結合自己的優勢,例如說,場地、行業資源、技術扶持等,去孵化、投資這些創業企業,換取一部分的股權。
可見創業這件事情,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在人民心中有了共識:他們認同了創業這個事情,看到了股權投資的價值,為資本找到了新的出路。
我不用做全國具體的數據統計,只是看廣州,14年只有10來家孵化器,今年第三季度一下子爆發到100多家,10倍的增長,而且還陸續在開。
所以說創業服務已經成為了一個產業一點都不過份。
說回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一級市場什么時候會重新回到發燒的狀態呢?最近的市場不是大家的想象的那么差,特別是走到A、B、C輪的,只是因為年底了,各個投美元基金的同行都去世界各地度假了,做年終盤點了,留些案子給人民幣基金投。
所以,好的項目還是可以拿到錢的,只是估值合理了一點,沒有之前那么瘋狂了。
基于前面的創業服務產業的背景,我預測在明年過完春節回來2~3個月,資本會重新瘋狂起來,特別是種子天使輪,很有可能會出現很多孵化器搶項目的事情,競爭會非常激烈。
哈哈哈(請忽略我,作為一個投資經理,我只是苦笑下),一方面是現在很多孵化器到處挖投資經理,另一方面是明年投資經理的壓力會很大,建議選好東家,做好打一場硬仗的準備吧。
同時,我們不由得問那么多孵化器,做天使投資的扎堆,過兩年后到底誰會勝出。
抱歉,哥也還沒有想清楚。
敬請期待,下一篇文章再和你們8.
下一篇:農業電商沱沱工社:8年創業,即將登陸新三板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網紅到底賺不賺錢?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