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动漫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主播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亚洲_欧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創業故事 > 創業心得

創業心得

24歲負債600萬,25歲連續拿下滴滴、雷軍,他要90天內干掉對手?

分類: 創業心得 創業詞典 編輯 : 創業知識 發布 : 04-11

閱讀 :578

今年夏天,程維多了一個外號——“Uber屠夫”(UberSlayer),因為他把自比爾·蓋茨(Bill Gates)創建微軟以來最富有、最貪婪的創業公司——Uber中國玩死了!  曾兼職賣過保險,卻一份沒沒出去過;  曾給一家“中國知名醫療保健公司”投了簡歷,上班時卻發現是個連鎖足療店;  2005年,22歲的他,機會終于來了!這一年,他來到阿里巴巴上海總部前臺“毛遂自薦”,終于得到了一份月薪1500元的銷售工作。

  9年后,2014年,在中關村e世界一個很小的辦公室里,程維創業了。

那時候,整個團隊80人擠在一層樓辦公。

但就是那個時候,滴滴出行獲得總金額高達1億美元的融資。

  2年后,故事還是發生在中關村。

在一個商住兩用寫字樓里,在一個擁擠的空間里,一個300人的團隊,一年內完成了5輪融資,成為資本圈最火的“網紅”。

  三周前,程維和柳青見了這位25歲少年,并進行了深度交流。

他們聊得很投緣。

兩周之后,當即敲定了對他的數千萬投資。

而就在這個月,這位少年剛剛拿到了經緯中國領投、金沙江、唯獵資本的數千萬B輪融資。

  有人說,從他身上看到當年程維的影子。

下一個滴滴的創造者,或許就是他。

  還有人說,他比當年的程維還幸運得多。

  就在拿到滴滴數千萬投資的兩周之后,命運再次眷顧了這個“幸運兒”,他再次拿到1.3億美元C輪融資,此次的投資方,均來自國內外頂級投資機構——美國對沖基金 Coatue、小米、順為資本、中信產業基金領投,元璟資本、Yuri Milner(DST創始人)。

  包括此前的真格基金、滴滴天使投資人王剛,這10個月以來,ofo已宣布5輪融資。

  然而,在創業初期的1年多時間內,ofo共享單車并不被看好,還背著600萬債務。

  丟了4輛自行車,然后……  戴威本科時丟了4輛單車,每次丟完車就很糾結,因為覺得走路很慢,走了一周后又買了一輛車,騎了一段時間就又丟,要不就找不到,反反復復經歷四次。

  還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戴威自己自行車在東門的時候,從西門回來了,也騎不了車。

早晨起來下樓,發現昨天沒有騎車回來,也騎不了車。

  戴威就想,有沒有可能通過共享的方式解決校園自行車的問題?此后,戴威就做了共享單車的項目,即通過給自行車裝車牌,還有智能鎖,解決隨時隨地有車騎的問題。

  戴威創業也跟熱愛自行車運動有關,其加入北大的第一個社團就是自行車協會,進行了自行車的拉鏈,去鳳凰嶺。

此后,戴威進行過若干次長途騎行,超過兩千公里的騎行也有過兩次。

  咬咬牙,拿出生活費租辦公室  滿懷一腔熱血,戴威與天使自行車運動愛好者的好友薛鼎、張巳丁,開始了對“自行車創業”計劃的探索。

  最初那幾天,他們整夜泡在免費的麥當勞、肯德基“開會”,進行頭腦風暴。

可沒多久就遇到了問題,快餐店嘈雜的環境經常把剛剛冒出頭的思路打斷,而徹夜的討論也影響了他們白天的學習與活動。

“在這里討論不是長久之計”。

  戴威咬咬牙,拿出自己積攢的生活費,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僅能容得下桌子和床的小房間,作為臨時辦公室,晚上討論累了就直接睡下,第二天一早再繼續。

房租本來要先付半年,他們央求房東先付一個月,之后慢慢再補。

“我們都清楚,如果沒能取得進展,月末就得收拾鋪蓋走人”。

  在臨時辦公室里,一個個計劃被提出、討論、成型。

騎行旅游、自行車周邊、自行車交易……凡是和自行車相關的事情,他們都做了慎重的考慮。

他們投入了大量精力,舉辦了幾次不同尋常的“騎游”活動,如游臺灣、游濟州島等等,也做了另外有關自行車的嘗試。

這些探索讓三人的團隊小有名氣,也維持住了日常開支。

  當時,沒有人看好共享單車  然而由于騎行的市場太小,戴威三人還是選擇了暫停。

但是,這一段時間的探索并沒有白費,他們不僅收獲了創業的經驗,品牌的意識也越來越清晰。

“ofo”這一logo早在創業前就確認下來,他們參照了蘋果谷歌等公司簡潔、易懂的命名規則,不斷自我否定,最終選擇了“ofo”,這不僅像一個騎著自行車奔馳的小人,也象征著一往直前的公司文化。

  他們開始思考調整和轉變方向。

于是,他們將目光轉向了身邊的校園。

  根據他們自身的經歷發現,校園內的自行車非常多,但是大多數同學每天使用時間很短,閑置時間長。

此外,大量的廢舊自行車也占用了校內空間。

  “如果把這些自行車都合理調配起來,大家一起使用,有沒有可行性?”許多個夜晚,他們都在頭腦風暴,假設、討論、推翻、再假設,他們搜集了出行方面許多的創業資料,比如滴滴打車和Uber的打車模式,他們也參考了共享經濟的鼻祖Airbnb的運營理念,以及城市公租車的管理模式。

最后發現,共享自行車可行!  他們為這樣的機會而欣喜,卻又充滿憂慮:號召同學們把自己的自行車共享出來,實在太難了!推廣、資金、受眾心理,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準備,而作為學生的他們,一無資源,二無經驗,共享自行車的領域沒有先行者,巨頭和創業者們也沒有可供借鑒的案例。

這一切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切都是未知數。

  但在當時的情況下,所有人都反對戴威團隊做ofo 共享單車項目。

  戴威說,當時和周圍的朋友、老師,還有一些看起來比較資深、融過天使輪、A輪的師兄或朋友咨詢,沒有人看好這些事,但ofo 共享單車還是堅持去做。

  背著600萬債務,開始了從0到1  2015年10月,ofo 共享單車項目想擴展時,還是融不到錢,又從老天使股東那邊借了500萬,團隊背了600萬債務,直到金沙江年初入股后,老的投資人將600萬進行了轉股才消除。

  2015年5月開始,戴威團隊開始邀請同學加入共享,正式邁出了ofo運營的第一步。

接下來的兩個月,ofo公眾號的兩篇圖文刷爆了北大同學們的朋友圈。

大量關注和轉載為他們打下了重要的用戶基礎。

通過公眾號,同學們可以注冊消費、獲取共享單車密碼。

在戴威他們的計劃中,購置新車、宣傳造勢、邀請學生加入共享、共享自行車投入使用必須在短時間內有步驟地進行,最為重要的是同學們能夠主動加入共享中來。

  王耿是ofo的第1名員工,同為年輕人的他毅然辭去了制藥廠的工作,加入了ofo團隊。

第1位共享車主就是他談下來的,“我們談了足足兩個小時,他終于同意了我們。

到現在我還記得他的姓名和共享車牌號”。

  第一位共享車主的出現,就像點燃了一簇微弱的火苗,將ofo共享單車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的北大人,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到共享的行列中來。

就像互聯網從“0”到“1”的過程一樣,ofo從無到有,規模開始不斷壯大。

  現如今,ofo共享單車上線13個月,覆蓋200個校園,擁有180萬用戶,每日提供超過50萬次出行服務。

  金沙江創投入股,成為最大轉折點  對于ofo 共享單車來說,命運的轉折點是金沙江創投的入股,拍板的投資人就是投資了滴滴打車、餓了么等明星項目的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

  金沙江創投找到ofo 共享單車也是一次機緣巧合。

2016年1月30日,戴威和團隊已經在準備回家過年,卻接到客服轉過來的一個電話,說是有投資人找過來。

  那個時候,戴威甚至都不太敢相信,因為都說資本寒冬,再加上的確已經是冬天,要過年了。

ofo 共享單車團隊甚至一開始都沒有把這當是一回事。

  但戴威還是嘗試發了一條短信,第二天就到了金沙江辦公室拜訪,并由朱嘯虎的同事引薦給了朱嘯虎認識,朱嘯虎咨詢了共享單車的市場有多大,很快簽署了投資協議。

  這比ofo 共享單車預想的要快,團隊原計劃2016年3月進行融資,沒想到年前就簽署了協議。

那個時候,ofo 共享單車一天已經有1萬多單,覆蓋了5個學校,也已到了融資的時候。

  此后,ofo 共享單車發展進入到快車道,又獲真格基金、天使投資人王剛等A輪及A+輪共計融資2500 萬人民幣,不久獲經緯中國領投、金沙江、唯獵資本跟投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

  連續拿下滴滴、雷軍  “滴滴也一直在思考最后三公里的解決方案,因為專車和出租車實際上是三公里距離外的”,ofo和滴滴的投資方經緯創始管理合伙人徐傳陞表示,滴滴一直在自建團隊和找外部團隊之間猶豫。

  直到滴滴方在與ofo創始人兼CEO戴威見面,兩周內雙方終于敲定了融資。

  滴滴官方稱,“與滴滴一樣,年輕的ofo創業團隊秉承“使用而非占有”的共享經濟理念”。

換句話說,便是二者的氣質相符  2016年5月,順為資本合伙人程天開始與戴威接觸,并對這個項目很感興趣。

  在程天的引薦下,戴威在順為資本辦公室還與小米科技CEO、順為資本董事長雷軍兩次交流。

作為一位資深自行車愛好者的雷軍也問了一個外界關心的問題,即共享單車項目市場到底能做得有多大。

  這幾乎是每一個見ofo 共享單車的投資人都會問到的問題,戴威的回答卻沒有變化:市場前景很廣闊,中國有潛在3億次短途出行的需求。

  此前,雷軍辦公室添置了山地硬尾利器—Trek Pro Caliber SL 9.9。

外界還傳聞小米也涉足自行車領域。

對自行車項目感興趣的雷軍并沒猶豫太多,接著小米和順為資本一起進行了投資。

  為何滴滴、小米均押寶ofo?  在出行領域,用戶的核心需求仍然是車輛密度高、單價低、騎行體驗好。

而投資人關心的是,能否快速起量。

顯然,在這幾個要點上,ofo做得比競爭對手摩拜(mobike)更好。

  第一, 成本更低。

在升級車把、密碼鎖,將普通輪胎更換為實心防爆胎后,ofo生產、采購一輛自行車的成本在300元左右,仍然遠遠低于摩拜。

  第二, 價格更低。

相較于摩拜單車每半小時1元的價格看,ofo每小時1元的價格,在長距離騎行中更有競爭優勢。

  第三, 起量迅速。

目前,ofo已覆蓋200個校園,擁有180萬用戶,每日提供超過50萬次出行服務。

ofo早期投資方經緯創投曾表示,ofo在1年時間里,把日訂單量從200做到了50萬單。

橫向比較專車和快車的增速,投資方顯然對這樣的增長曲線比較滿意。

  20家投資方,近10億投資入局  就在ofo宣布完成1.3億美元融資的前10天里,9月30日,摩拜單車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的傳聞也不脛而走,成為互聯網圈熱議的焦點。

據稱,摩拜此次融資的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中國、高瓴資本等。

  兩個共享先行者的拉鋸戰剛剛開始,后來者也在快步追趕。

在不到半個月時間里,小鳴單車相繼完成天使輪數千萬元與A輪1億元融資,國內上市運動自行車企業凱路仕董事長鄧永豪領投。

同時,優拜單車也宣布完成天使輪數千萬元投資,中路資本、初心資本、點亮資本、火橙資本為其投資方。

  根據統計來看,目前已有超20家投資機構入局共享單車市場,密集的融資節奏分外吸引眼球,其中ofo僅今年就完成了5輪融資。

背靠金主,四家平臺的戰爭似乎一觸即發。

  ofo和摩拜,要正面剛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并重復著。

從今天的ofo跟魔拜,靜爺似乎看到了另一個“滴滴和Uber”。

  但其實,摩拜與ofo兩家的共享模式與滴滴、Airbnb類的C2C共享模式并不相同。

摩拜的所有單車,ofo的絕大部分單車都是由兩家公司自行生產或采購的,所以其本質上都是一種B2C的租賃模式,但是兩者在運營范圍、目標人群、使用與管理方式等方面也具有一些差異。

  摩拜和ofo是最被看好的兩個玩家,拿到C輪融資之后,ofo宣布將于11月正式走出校園,開始城市場景下的服務,目前已著手在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試運營。

這也意味著ofo將與摩拜正面交鋒。

  ofo之所以如此快速拿到5輪融資,顯然是想以“錢”作為壁壘,快速加大單車投放的密度。

而有了滴滴和小米分別在流量端和硬件端的支持,為ofo與最大競爭對手——摩拜的正面對戰贏得了不少優勢。

  在宣布完成1.3億融資的同時,ofo還宣布了一個重要消息,即在校園共享單車之外,ofo將在城市場景下開展服務。

戴威說,ofo將于今天在上海開始試運行,明天在北京開始試運行,北京初期試運行區域首先選擇中關村西區以及上地,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區域,是因為這里使用場景密集,且能形成區域內循環。

正式運營會選在11月。

  從ofo宣布融資到在城市進行試點投放,其實整個時間沒有超過24小時。

  10月12日,北京中關村多條街道已經被整齊投放的小黃車占據,有些用戶對這樣的小黃車非常好奇,甚至用流量下載ofo共享單車的APP。

  在進軍城市市場后,為了適應更復雜的使用場景,ofo 也對單車硬件作了一定提升。

  此前 ofo 共享單車采用的是常見的鏈條傳動自行車,和摩拜單車的軸傳動自行車相比更容易損壞,這方面的設備、人力維護成品會是一個巨大劣勢。

因此,這次 ofo 自行車采用了密封中軸,用齒輪傳動,替換了原來的滾珠中軸,希望增加其耐損耗性。

  此外,新版 ofo “小黃車”采用了更為耐用的轉動車鈴,改換了更便于轉向的三角形把立,把車輪大小縮小到靈活度更高的 22 寸,安全性方面則升級了防爆實心胎以及鼓剎。

  而最引人注意的一點是,ofo 的“小黃車”配置了可調節的座椅,這也在用戶體驗上領先了摩拜單車。

摩拜單車面世以來被投訴最多的不可調節座椅,ofo 可調節座椅有希望讓用戶告別“腿酸屁股疼”。

  放狠話:90天之內快速結束戰斗  ofo 自行車整車成本自然上升,也意味著需要更長時間回本。

對此,戴威稱升級后每輛自行車的成本將從原來的約 200元上升到約 300 元。

  升價也是盡快回收成本的方式,目前 ofo 自行車在校園收費為 1 分鐘 1 分錢,1 公里 4 分錢,每天 2 元封頂。

這一定價策略在推出城市后可能會有改變,但在摩拜 1 元半小時的定價方式下也沒有太多漲價空間。

  然而無論是 ofo 還是摩拜似乎并不急于通過大量盈利來回收資本。

  但另一方面,ofo的投資人們希望90天之內能夠快速結束戰斗。

金沙江創投朱嘯虎曾在其朋友圈發過狠話稱,共享出行領域都將在90天內結束戰斗,單車也不例外。

  ofo投資人朱嘯虎在朋友圈中喊話  在強烈的資本聚焦下,ofo 和摩拜都更加重視市場份額的搶占。

共享自行車的“蛋糕”不小,雙方開戰的意欲有了,子彈也非常充足。

一場“Uber VS 滴滴”式戰爭,硝煙味已濃。

  但共享單車像網約車一樣在法律“真空”領域野蠻生長,未來是否會引來新政的“照顧”,至今還是個未知數。

04-11

下一篇:至內容創業者們的一封信:該醒醒了,寒冬將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焦慮是創業者的宿命,春雨CEO的去世只是個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贤区| 临夏市| 罗江县| 陆河县| 额尔古纳市| 五台县| 永和县| 吉安县| 礼泉县| 徐水县| 招远市| 井冈山市| 灌阳县| 保山市| 沅江市| 大田县| 聂荣县| 阿巴嘎旗| 雷山县| 盐池县| 昭平县| 凤台县| 崇信县| 柯坪县| 江都市| 临邑县| 松溪县| 石门县| 常熟市| 土默特左旗| 穆棱市| 两当县| 龙胜| 那坡县| 保靖县| 恩平市| 庆阳市| 镇远县| 宜都市| 浦城县|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