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以往商店的經營,幾乎不談“商品規劃”,而且還有很多“寄賣品”,這不但占了寸土寸金的陳列架,影響了其他商品的引進,更嚴重的是商品沒有經過規劃,結果是消費者想要的沒有,而消費者不想要的又一大堆,占了陳列架不打緊,庫存資金的積壓沒有充分運用才是真正的可惜。
那么,如何將商品做最好的配置呢?以下幾點可做參考。
面積分配 大賣場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最有效與最經濟的面積是可以計算出來的,但這些面積要如何分配給各商品呢?以下是幾種方法: 根據居民消費支出比率,參照現有超市平均比率做劃分。
假設不論什么產品品種,其每一平方米所能陳列的商品項數都相同,那么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賣場各項商品的面積配置比率應與居民消費支出的比率相同。
但我們也知道,目前超市的商品結構比與居民消費支出的結構比有很大差異,何況各項產品因陳列方法的不同,所需的面積也有很大差異。
但仍需以此數字做基準,做最簡單的分配后,再做調整。
參考競爭對手的配置,發揮自己的特色來做面積分配 在做賣場配置前,可以先找一家經營得好的店進行模仿,先了解對方的賣場配置,例如a店是競爭店,它有100米的冷藏冷凍展示柜,其中蔬果20米、水產15米、畜產20米、日配品25米,接著就要考慮自己的賣場狀況,如果賣場較a店大,當然,可以擴充上述設備,可陳列更多的商品來吸引顧客。
如果面積較小,則應先考慮可否縮小其他干貨的比例,增加生鮮食品的陳列面積。
如果面積一樣,也可探討a店這樣的配置是否理想,或者自己有農場,可以在果菜類方面發揮特色,當然,我們就可以增加果萊的配置面積,而對其他產品別做適度的縮小或要求得更精致一點。
對于其他干貨類中一般的食品、糖果餅干、雜貨等,也都可用此方法去探討(如下圖)。
部門別的面積分配做好后,應再依中分類的商品結構比率,做中分類商品的分配,最后再細分至各品項,就完成了陳列面積配置的工作。
商品配置 有了陳列面積的配置后,在動向規劃上又該如何呢? 大賣場的動線規劃是由商品來導引的,所以商品的配置就必須與消費者的購物習慣相符合才行。
據調查,通常消費者到市場的購物順序是: 果菜→醬漬菜→肉類→魚類→冷凍食品類→調味類→糖果餅干、飲料、速食品→面包→日用品(如下圖)。
日配中的牛奶與果汁,由于購買頻度高,銷售單價又高,且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多數超市逐漸將該商品往動線前端移動。
此外,配置也要注意關聯性,落地式貨架的兩側部分不得陳列關聯性商品,因為通常顧客是依貨架的陳列方向行走,很少再回頭選購。
所以關聯性商品應陳列在通道兩側,而不適于貨架兩側(如下圖)。
有調查報告顯示,新鮮蔬菜、水果的販賣地點,如擺在進口處,則其營業額都較高,且新鮮蔬果是消費者每日必購之物,擺在門口,較容易吸引客人,如果果菜的顏色鮮艷,可以加深客人對果菜的印象,較能表現季節感,而水果的大量陳列,可以給消費者豐富的感覺。
所以絕大多數大賣場,都將果菜類擺在入口處。
下一篇:飾品店裝修設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零售店鋪空間形象設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