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最近,外界關于李嘉誠從中國內地及香港“撤資”的傳言四起。
有認為是其看空中國內地和香港經濟的原因;有認為其擔憂的是內地和香港高房價釀造的金融風險;更有人將其與政治氣候聯系在一起。
而李嘉誠就撤資言論最少兩次回應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南方日報11月28日報道說,其獨家采訪李嘉誠先生,他回應撤資傳聞:真是天方夜談,是一個大笑話!他再次強調是正常的商業行為。
筆者前期曾經撰文指出,李嘉誠先生頻頻賣出內地和香港房產物業完全是經濟因素;是對包括商業地產未來前景的預判,是擔憂商業地產成為夕陽產業;是對中國內地和香港房地產泡沫的擔憂,而對歐洲等海外市場投資潛力看好等等。
與其說是從中國內地和香港撤資,不如說是從中國內地和香港房地產市場撤資,原因是擔憂高房價泡沫風險。
這個分析與李嘉誠先生回應的話語不謀而合。
李嘉誠先生認為,中國內地樓市價格太高,一般老百姓已經難以承受。
現在投資地產的公司也有危險,要很謹慎,很小心,我一生的原則是不會去賺“最后一個銅板”。
他坦言,我們在外地賺的錢遠遠多于香港,過去兩三年我們在香港買入的項目較少,香港地價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趨勢,內地的地價也飛漲,我們也無法成功投得土地。
這說明李嘉誠先生敏銳觀察到了中國內地和香港房地產市場出現的嚴重不健康狀況,高房價導致的房地產泡沫、金融泡沫風險的嚴重程度。
李嘉誠先生坦言,若地產業務繼續艱難地經營,高價投地而虧本,就是對不起股東。
筆者驚訝于李嘉誠先生經營公司的極度穩健作風。
他說,我們是一家小心經營的公司,長實今天的負債比例是4%,和黃是21%。
這是我做生意的原則,對于債務和貸款問題,非常小心處理,如履薄冰。
這種負債比例近乎于保守,更重要的是折射李嘉誠系的雄厚實力。
這很值中國內地企業家們學習和反思。
到底中國內地和香港房地產市場是否存在泡沫,可以說在泡沫破滅以前一直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問題。
賺的盆滿缽滿的一些開發商們異口同聲說沒有泡沫,沒有風險。
而一些經濟學人士、國際人士以及大多數百姓認為,中國內地房地產泡沫巨大,風險很高。
今年新科經濟學諾獎得主席勒警示中國房地產存在巨大泡沫破裂風險;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直言中國房地產不靠譜。
不過,這些重量級人士卻被國內一些房地產所謂的專業人員和開發商指責為對中國國情不了解。
然而,最了解國情、也是絕對房地產大鱷的萬科董事長王石認為,中國房地產存在巨大泡沫風險,贊成克林頓和席勒的觀點。
更加值得重視的是,“地產霸權”、亞洲首富的李嘉誠先生直言房價太高、泡沫嚴重,提醒投資者不要去賺“最后一個銅板”。
王石和李嘉誠二位大鱷不能說不了解國情,不是專業業內人士吧?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席勒和克林頓作為觀察世界經濟、掌舵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目睹世界經濟周期變化的國際“大碗”,對中國來說雖是局外人,但也許對中國房地產泡沫風險看的更加清楚。
中國房地產泡沫的嚴重程度可以簡單用兩個指標來說明,一是截至2012年底,全國存量住房約179億平方米,合計總市值約100萬億元;如果算上農村房產、小產權房和城市商用房產,總值約200萬億元,與GDP之比分別為193.4%和388%,分別高出美國2005年房地產泡沫達到歷史最高點172%的21.4個百分點和216個百分點。
中國的國民產出根本支撐不了如此龐大的房地產價值。
二是房價收入比已經高達百分之十幾甚至二三十之高,高出美國5-20個百分點。
總之,李超人直言中國內地和香港房價太高,泡沫巨大,投資地產很危險,肯定有超乎常人的觀察和預見。
他將中國內地和香港房地產泡沫之大比喻成接近破滅的“最后一個銅板”,中國內地房地產行業已經到了“最后一個銅板”的地步,這對投資房地產的公司、個人等所有投資者都是警示,一定要洗耳恭聽!
下一篇:年度盤點之十大最失意的科技大佬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馬云投資是否在中飽私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