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特朗普政府奉行的一系列政策已經讓諸多企業在美投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阿里巴巴便是其中一員。
盡管馬云去年在和特朗普見面的時候承諾將會為美國創造100萬個的工作崗位,但是由于美國政府打壓中國企業在美投資,所以這一承諾也已經無法兌現。
根據最新報道顯示,阿里巴巴已經開始將投資業務從美國轉移到了中國和東南亞地區。
6月26日,由阿里巴巴倡導成立的羅漢堂正式在杭州成立。
這個匯集全球頂尖技術專家的研究機構將會集中進行創新性的科學技術的研究。
盡管羅漢堂的成立并不比當年達摩院的成立那樣惹人注目,但是羅漢堂的成立也似乎在說明阿里依然在布局新技術領域的投資。
根據羅漢堂負責人陳龍介紹,達摩院是研究解決未來問題的先進生產力,羅漢堂是研究隨之而來的生產關系。
”以中國為立足點來招攬全球的技術人才,并進行深度的資本布局,這同樣是阿里巴巴投資方向從美國轉移到以中國東南亞為主的重要標志。
根據國外媒體報道顯示,今年阿里巴巴在美投資的項目僅僅只有一項。
這項新的投資是向設于紐約和特拉維夫的數據分析初創公司SQream Technologies領投2,640萬美元。
而在往年的這個時候,阿里巴巴的投資金額已經達到了數億美元,投資公司的身影里不乏Magic Leap、Jet和Snap等知名美國公司。
伴隨著投資重點的轉移,阿里巴巴的業務重心也在開始潛移默化地變化。
以往,阿里巴巴會和美國本土的電子商務平臺亞馬遜來爭奪美國消費者。
而現在,阿里巴巴的工作重心則開始轉向了說服美國企業通過其線上平臺將商品賣給中國消費者。
另外,阿里巴巴還在美國尋找初創公司,幫助其了解新技術和新趨勢,并將可用的電子商務模式應用到亞洲的核心業務當中去。
相對于在美國直接進行資本投資項目,阿里巴巴在中國和亞洲的投資主要在于新零售的布局上面。
他們不僅收購了很多傳統的零售公司,而且開始自行開設無人值守的店鋪。
為了吸引東南亞快速增長經濟體的新興消費者,阿里巴巴向新加坡電子商務巨頭Lazada Group投資40億美元,并牽頭對印度尼西亞在線市場Tokopedia進行了一輪價值11億美元的投資。
其實,阿里巴巴投資重心的轉移僅僅只是眾多中國企業的一個縮影。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特朗普政府持續奉行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美國投資面臨困難。
然而,地球是圓的,東邊不亮西邊亮。
雖然美國政府的政策對中國企業的發展造成了影響,但是他們依然可以通過轉變投資方式和發展方式找到新的突破口。
盡管對于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企業來講,失去了一次與美國企業正面交鋒的機會,但是美國以外的廣闊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經濟帶的廣闊市場似乎要比美國市場要誘人得多了。
或許,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早先就已經覺察到了美國政府會有這樣的舉措,所以他們開始了在東南亞、南美、非洲、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上的投資。
回歸與轉移將會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主題詞前些年,中國科技企業出海的消息不絕于耳。
很多中國互聯網市場上響當當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在美國上市,阿里、百度、京東幾乎都是在美國上市的。
那個時候,中國科技企業的主題詞叫“走出去”,參與到國外的資本市場當中,通過國外資本來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
隨著特朗普上臺,美國政府開始奉行美國優先的政策,而且美國與全球很多國家的摩擦開始增加,對于中國企業的審核開始嚴格起來。
中興遭遇調查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
在這個背景下,回歸與轉移開始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主題詞。
回歸到中國市場,轉移到新興經濟體國家。
對于這些國家和的確的深耕將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企業的主題詞。
單單只是回歸是不夠的,還要從基本的技術上下功夫,必須堅持新技術的研發,才能獲得持續的增長。
因為這些國家與美國相比的短板主要是在技術上,只有加大技術研發上的投入才能真正抵消退出美國市場帶來的影響。
阿里巴巴在這個節點上宣布成立達摩院和羅漢堂或許正是基于這樣一種考慮所作出的選擇。
隨著未來新興市場的開發,人們對于互聯網、科技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中國的科技企業或許將會從早前的布局上面獲得比美國市場更加豐厚的回報。
所以,我們看到阿里巴巴向新加坡電子商務巨頭Lazada Group投資40億美元,并牽頭對印度尼西亞在線市場Tokopedia進行了一輪價值11億美元的投資。
新技術將會成為驅動下一輪科技以及互聯網發展的原生動力盡管在廣袤的東南亞、美洲和非洲市場上,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依然處于萌芽或者發展的狀態,但是這些的確的互聯網的發展并不能夠按照互聯網萌發和發展的路徑進行亦步亦趨的發展,必須要進行幾何級數的發展,才能真正融入到主流的科技以及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過程當中。
另外,盡管中國的科技以及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相對較為成熟,但是互聯網對于行業的改造還需要進一步加深和優化,才能保證行業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除此之外,中國市場上強大的需求能力也促使中國的科技以及互聯網行業必須迎合用戶消費升級的需求,不斷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
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新興經濟體,無論是新需求的滿足還是新市場的開發,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一個因素——技術。
雖然現在我們借助傳統的互聯網技術在新興經濟體能夠獲得一定的增長,但是等到這個地區的市場發展成熟之后,我們依然要按照科技以及互聯網在中國市場上的發展邏輯來進行優化和提升。
與其等到矛盾產生的時候再進行新技術的研發,不如率先進行布局。
除了在當地培育本地化的企業之外,中國科技以及互聯網公司還能夠通過建立全球的人才和技術智庫來提升技術賦能的水平和能力。
阿里巴巴在建立達摩院之后又倡導成立了羅漢堂或許正是這一現象最為淋漓盡致的體現,新技術成為下一輪技術以及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原生動力的態勢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基于新零售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整個PC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核心是基于B2B模式的電商平臺的建設,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落幕,以電商為核心的商業模式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
幾年前,我們在線上購物的時候,感覺是這樣的:我們在線下花了很長時間買不到的商品,通過電商平臺很快就找到了,并且買到了。
現在,我們線上購物的感覺是這樣的:我們在線下花了很長時間找不到的商品,現在在通過電商網站搜索的時候,通常會有一長條的搜索結果,我們還要在這些搜索結果里進行篩選。
很顯然,電商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已經難以再給用戶帶來便利,有時甚至還有可能會給用戶線上購物帶來不便。
所以,以B2B為主要模式的電商模式需要新的替代品,而這個替代品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就是以S2b為主要模式的新零售模式。
所以,在當前市場上,我們看到以阿里、騰訊、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都在進行新零售的布局。
現在阿里巴巴投資重心的轉移也開始將戰略發展的目標從電商轉移到了新零售上,他們試圖通過新零售來滿足用戶消費升級下的全新需求,由此獲得新的增長,并提升行業運行效率。
我們看現在阿里的投資版圖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無論是投資銀泰,還是投資三江購物,阿里巴巴都在試圖通過打通線上和線下來給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體驗。
按照媒體報道的說法,阿里巴巴投資戰略轉移到新零售業務,主要是為了實現聯合創始人馬云將中國超市和百貨商店帶入21世紀的愿景,阿里巴巴向傳統零售領域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不僅大筆收購現有公司,也自行開設無人值守的實體店鋪。
盡管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以及互聯網企業在美投資受到了限制,但是未來中國市場以及新興經濟體的廣袤市場同樣可以為他們提供舞臺。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業務形態和新的技術布局的投資將會成為未來投資的重點,新零售就是其中之一。
下一篇:成立僅半年,月營收超過600萬,這家民宿想成為中國版的“萬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劇變 !又一個國家大崩盤了……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