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學習能力是創業者的第一能力創業者首先要有格局觀和很強的學習能力。
具體什么意思?比如說去年IDG投了一個做C2C平臺的海淘項目,創始人之前其實是幫他愛人做海淘代購。
他愛人是一個代購買手,賺得還不錯,一年可以賣一兩千萬,主要是一些快消品。
但這個過程中他發現,其實代購存在很多痛點。
比如說,在朋友圈上分享賣東西,數據積累不下來。
另外,微信上有各種各樣的內容,生態圈也不是專門為賣東西設計的。
他就在想,其他做代購買手的,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問題?那么,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把底層的環境做得更好,提供更多工具,幫買手更好地賣貨,是不是就可以幫助這個產業再往上提高一個層次。
他在過程當中,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也就是我說的“格局”提高了。
一開始,我們投一個創業者的時候,可能他的格局觀并不是很強,但是他在做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和提升。
這樣的創業者,比起那些老在想以前積累了什么,把積累的東西用在現在產品上的創業者,會更有潛力,做出的東西也更有價值。
我把學習能力定義為聰明,而不是小聰明。
創業者每天面對的都是不確定的未來,領導者必須具備面對未確定的駕馭能力,或者是忍受能力。
一個好的創業者,就是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了一個成功率相對較高的決定而已。
他做的決定一定不可能百分之百成功的,中間一定會有很多失敗,辦法就是快速試錯,完了趕緊走到一條對的路上來,這就是一個好的創業者需要做的。
投資人其實也是這樣,也是面對一個未確定的一個項目,做了一個成功率相對較高的投資決定。
因為投資人本質上了解一家公司的情況,可以說只有30%,牛逼的也就40%,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決定要不要投它。
(小廣告一枚^_^:就創業者這邊而言,融資一事還涉及挑選合適的投資方以及效率高低的問題,這在36氪融資平臺上,都能很好被解決。
)比較有意思的是,我來IDG大概有大半年了,和之前在阿里資本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區別。
以前阿里資本大部分看的是成長期的項目,而在IDG看的大部分是早期項目。
什么叫早期項目?真的是一個人抱著一個idea,然后我們就決定要不要投他,這個其實是蠻考驗人的。
看多了之后,我感悟到一點,這是一種求生欲。
但是在求生欲激發出來的,每個人表現出來的狀態非常不一樣。
這半年之后,我把心態歸為分兩類:一類是想贏,一類是怕輸。
想贏的心態更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這兩類心態的創業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閑不下來。
但是想贏的人,他在空下來的時候,一定會想清楚做什么更加重要的,還有更重要的是,想清楚不做什么。
而怕輸的人,他一定會想他既能做什么,又能做什么,如果能做成什么,將來又能干嘛。
但沒有想清楚的是,第一步的那個“如果”怎么實現。
這個心態就反映出他沒有真正想清楚,他到底要什么。
所以我的建議是一定要集中一個點,單點擊穿,做得極深,未來這個點才可能成為護城河。
不然,到時候可能什么都放不下。
這對于早期創業者是非常重要的。
產品思維的創業者走得更遠現在創業者的思維形態有兩種,一個叫技術思維型,一個叫產品思維型,我指的是思維邏輯。
什么是技術思維型?我們想一下10年前的互聯網創業環境,大部分的創業者都是技術思維型,他們技術能力極強,因為那時候整個互聯網環境底層信息化程度不夠。
但是到今天,其實底層建筑已經很好了,不管是在PC還是在移動,包括接下來的家居。
那么另一方面就得有一個上層建筑,就是產品思維型。
本質的區別在哪里?技術思維型一般的思維是,我有什么,我能做什么?所以非常局限在他以前積累的經驗和能力上面。
但是到了今天,產品思維型可能會更加貼合用戶,想的是用戶想要什么,必須做成什么。
這個東西如果我有,我幫你去做。
我沒有的,我也要找來幫助你。
但是這個東西是不能妥協的,因為只有這個東西是用戶真正想要的。
投資人和創業者不要互相浪費時間我說一些自己對投資的感悟。
我認為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直來直去,如果你真的不看好他,就坦白告訴他。
同時,把最真實的建議告訴他。
為什么?一來這是對創業者的尊重,第二幫他們省時間,第三是坦誠。
坦誠其實是對創業者最好的投入管理,并不是什么資源。
投資人所謂的資源無非是幾類:一是我能夠幫你招人,一是幫做PR,三是幫助找到下一輪投資人,還有就是我的被投公司的合作。
但后來我發現,這些并不是創業者真正想要的,或者說最想要的那一點。
最后所有的事是需要創業者自己做出來,并不是別人能夠幫到他,或者說沒有幫到他,就能夠決定這個公司成敗的。
那么什么是好的投后?創業者每天很孤獨,很多話不能和團隊說,回到家里,其實很多話也沒法跟家里人分享。
所以我想,最好的一個合作關系,可能就是創業者在最需要的時候,我能夠陪他說說話。
然后在公司陷入低谷的時候,首先跟他說一句你辛苦了,這可能是最好的溝通。
其實投資人沒有在創業公司上過一天班,他不知道創業公司到底在干什么,這個過程中,信任、坦誠是最重要的。
對創業要有敬畏之心一個創業公司一路過來,創始人一路上是非常孤獨、煎熬、痛苦的,99%的時間都是在孤獨一個人走過來的。
為什么?因為其實一個創業者,就像在黑暗森林里往前行走。
而他到底是不是在往“前”走,他其實是不知道的。
但他得回頭跟團隊說什么呢?哥們,我一定會成功的,而當轉過頭來再面對前方的時候,自己也是噗通、噗通的感覺。
這種感覺沒辦法說。
創業者每天面對的都是不確定的未來,說不定熬到后來發現方向走錯了,或者熬到后來他發現原來這個方向是對的。
但是回想起來,也不知道為什么就走對了,經常是這樣。
其實領導者的第一能力是面對未確定的駕馭能力,或者是忍受能力。
因為每天面對未確定的時候,自己的心態一定要擺正,感性可以,但不要濫情。
所以我想送給大家一句話:對創業二字,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要嚴肅認真地對待這兩個字,而不要有任何創業幻想癥。
特別是年輕人,他們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他們見得還不夠多。
下一篇:投資人大咖分享:互聯網+時代,投資人投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年創業網 創業項目融資服務方案指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