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現在,明星創業成了潮流所趨,似乎不會投資的演員不是好老板。
成功者有之,如趙薇注資阿里影業成為第二大股東,謝霆鋒創辦“Po朝霆”公司年賺上億;失敗者亦有之,如徐靜蕾的電子雜志《開啦》慘淡收場,平安參與創業的上海奧奇公司最終破產。
在公眾看來,明星創業有著資金、信息、渠道、宣傳等多方面的優勢,但是,這些優勢真的能確保他們高枕無憂么,明星創業的成功率有多高呢?粉絲經濟大行其道,如何變現成考驗關卡與其說這是一個偶像的時代,不如說這是一個粉絲的時代。
自2009年微博出現之后,明星們成為了一個個的IP資源,可以帶動千萬乃至億級的消費市場,于是粉絲經濟大行其道。
但是粉絲經濟卻潛藏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這就是如何將影響力轉化成為購買力,變現問題導致明星創業的成敗。
范冰冰一直是影視界的話題焦點,曾有一個假消息稱范冰冰會做一款專屬的FunPhone手機。
如果設想消息為真,憑借范冰冰和李晨合計8307萬人的微博粉絲數,將開拓出多么龐大的一個手機市場,衍生出多么巨大的經濟效益。
再如人氣王鹿晗的一句“嗨,達令”就引發了20萬次的評論數量,并直接導致了潮貨電商“達令”品牌的誕生,鹿晗從明星變身為移動電商的新銳領袖。
但同樣是做手機,崔健、韓庚、汪峰等一眾明星都曾嘗試過,但最后均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就是明星雖然有著強大的粉絲號召力,但是能否變現成功仍是決定創業生死的關鍵砝碼。
也就是說,粉絲經濟固然有明星號召力這樣的非理性因素在,但是能否獲得最終成功仍然取決于產品質量、用戶體驗等市場理性因素。
將明星影響力與產品銷售潛力進行對接才能取得最終成功。
專業領域深挖掘,跨界投資成熱點明星創業從本行做起再自然不過,如韓寒、郭敬明的寫而優則導,無論是《后會無期》還是《小時代》都是在自己寫作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挖掘,并用電影這種方式挖掘市場價值。
而汪峰的FILL耳機、鄭鈞的互聯網音樂制作APP合音量、胡彥斌的在線音樂教育平臺牛班則更為直接,這些大多屬于自己專業領域的延伸,他們在業內有著專業級的產品認知和指導能力,因此相對來說駕輕就熟一些。
但是近年來,跨界投資也成為了明星創業的熱點。
如的奧運冠軍李小鵬就研發了XVI弄客夜行者無線炫光運動激勵耳機,用眾籌方式推向市場。
而在主持界風生水起的女主持李靜不但創辦了美妝垂直電商樂峰網,甚至還推出了自有品牌靜佳。
更有一些明星如Angelababy創立AB Capital進行輕量級的投資,玩起了創投的資本游戲。
從投資項目來看明星創業主要分為兩大潮流,一個是結合自身專業、特長在自己從事的領域進行深入挖掘;一個是憑借信息、資金等優勢進行跨界投資。
跨界創業挖掘不熟悉的市場似乎風險更大,但有備而來、持之以恒大多仍能取得不錯的業績。
當然,明星創業并不能想當然而為,需要尋找合適的投資項目與創業形式進行匹配,而最終創業成果需要靠市場和產品來說話。
明星抱團創業更普遍,娛商交流進入新層面從創業主體來看,明星個體創業仍需大量資金、承擔不小的市場風險,因此這些投資項目大多集中在餐飲、互聯網APP、產品研發等輕量級的項目。
而隨著投資項目的升級、資金量級的提升,甚至身價不菲的明星自己也不能負擔其重,抱團創業變成為了一種更普遍的形式。
如李冰冰、任泉、黃曉明、章子怡等組建了Star VC用集體投資的方式玩轉更大的市場,以求獲得更優厚的投資回報。
另一方面,明星創業其實也是在做明星到商人的身份轉變,不論是從人脈關系來看還是從創業發展來看,明星與商人開始走近也都顯得合理起來。
如鄧超與周鴻祎、徐小平等人一起發起“蒲公英創業計劃”,甚至他還擔任了長虹旗智能電視產品經理一職。
而趙薇夫婦的投資團隊更是與馬云阿里巴巴構建了深厚的投資渠道,甚至一舉成為了阿里影業的第二大股東。
由此可見,明星創業正在走入抱團發展、娛商共建的新層面。
綜合考量,明星抱團、娛商共建的創業形式無疑更加穩妥,能夠憑借資本、信息的聚集優勢獲得更大的利益。
跨界投資、專業經營則需要明星個人的商業頭腦和投資能力,最終需要產品來說話。
而粉絲經濟相對而言就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需要沖破變現轉換的關卡阻礙。
但無論如何,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明星創業仍需付出巨大的心血、持久的投注和專業的運作。
下一篇:創業者沒戲,人工智能芯片是巨頭的貴族游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分分鐘打臉,創業成本與道德底線哪個更重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