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日前我應弦計劃(ID:projectstring)大咖秀項目邀請,做了一期關于創業話題的回答。
實際回答問題不止十個,為了標題工整所以你懂的。
Q1:您是如何萌生創業想法的?2011年,我所在的企業是當時國內最早、最大的安卓ROM研發團隊。
我加入這家企業是因為看好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但在這里工作兩年后,我意識到兩件事:ROM并不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在這家企業沒機會做出有影響力的移動互聯網產品。
正好那時我受邀加入一個移動互聯網創業項目,我自己對項目的方向也很認可,于是就下海了。
Q2:初創團隊該如何發現和選擇創業機會?1. 向過去看。
做你們熟悉和擅長的領域和方向。
2. 向未來看。
做你們認為有前途的領域和方向。
3. 向內心看。
做你們發自內心認可和熱愛的領域和方向。
4. 向市場看。
市場認可,有利于融資、宣傳、找人的領域和方向。
5. 向競品看。
模仿和復制成功案例,并努力追趕甚至超越。
Q3:決定創業前,需要考慮哪些基本因素?“創業”這個概念很大,小到路邊擺攤的生意型,大到以上市為目標、以多輪融資為手段的事業型,都算創業。
決定脫離職場獨立生存,甚至帶領團隊過關斬將,需要很強的“心力”。
我理解為對現狀強烈不滿(尤其是對自己)、迫切需要改進和改變的沖動,這樣你才可能面對后邊各種困難和壓力。
在這個基礎上,你選擇的方向需要能給你正向的反饋,因為創業過程是很消耗“心力”的,很難在一個自己都覺得別扭的方向上長期堅持。
除此之外,能滿足你自己和項目生存至少六個月的啟動資金,以及必要的初始團隊(可選),以及你自己可把控的、有助你創業的資源,都是需要考慮的。
盲目登場、落地成盒的情況,這些年我見的實在太多。
Q4:初創團隊如何積累首批種子用戶?1. 主動找用戶。
諸如去各種App主動撩目標用戶,然后加微信、拉群。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成熟產品其實已經幫你把人群做好了篩選和分類,要善加利用。
2. 讓用戶找你。
最低成本的方式是生產相關內容來吸引目標用戶關注。
3. 付費推廣。
如果你的資金允許,或者你做的是生意型創業,投資回報率為正,那你大可直接去投一波線上廣告,完成冷啟動。
4. 人脈資源。
團隊拉自己的家人朋友,以及通過他們的社交關系去裂變、增長。
Q5:新冠疫情期間,有眾多中小企業倒閉,您認為初創團隊該如何提高風險抵抗能力?1. 手中常備至少能讓團隊生存六個月的資金。
2. 一旦發生諸如疫情這種黑天鵝事件,迅速評估其對項目的中長期影響。
3. 及時止損。
創業是商業行為,沒必要把自己身家性命和未來搭進去,在彈藥耗盡前,及時裁員甚至解散項目,不要硬扛。
Q6:對于網上盛傳的創業觀點:“99%的創業是失敗的”,您有什么看法?如果這里的創業指的是需要融資才能持續的創業,那小數點后邊再加幾個9也不為過。
實際上,在目前連VC都在批量倒閉的情況下,融資型創業的失敗率無限接近于100%。
世界是不完美的,但并沒那么多等待被創業者改變的機會。
現實生活中,以盈利為目的的生意型創業,成功率反而會高一些,因為這更符合商業的本質。
當然,這里“失敗”的定義未必是項目倒閉,也可能是后來的發展未達初心,這就見仁見智了。
Q7:創業產品處于什么階段可以開始考慮商業化以及變現?當下創業,從一開始就需要有商業化的概念和規劃。
不為盈利而盲目擴大規模,且規模的擴大帶來的僅是成本增加而非潛在收益(包括被巨頭收購的可能性),則這種擴張沒有任何意義,不如上來就考慮ROI。
Q8:疫情期間有遠程辦公的體驗嗎,如何提高遠程辦公效率?如何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參見我文章《非常時期,聊聊辦公協作產品》Q9:團隊成員出現意見分歧時該如何主導和協調?如何保證決策后大家(特別是意見不一致者)的執行力?團隊里應該有一個具備最終拍板權力的角色(往往是創始人本人)。
創業在組建團隊時就應該達成一個共識,即決策前可以集思廣益,但一旦拍板,執行階段必須堅決獨斷,這是團隊執行力的基礎,也是創業公司不多的優勢之一。
如果創始人連達成這個共識的能力和執行力都沒有,那還是別創業了。
Q10:對于一個未來有志于創業的人,您有什么成長的建議?1. 把在企業打工當成一個學習而非謀生的過程,努力學習所在企業的一切可取之處。
如果一家企業讓你連續半年以上都覺得學不到新東西,那你該考慮換地方了。
2. 在工作中積極發揮協調溝通作用,與同事搞好關系,并獲得他們對你的認可。
未來選擇創業伙伴的時候,盡量選擇同事而非同學朋友,因為你們有過共事經歷,磨合難度低。
3. 通過內容生產(圖文、視頻等)打造屬于你個人的影響力和IP。
無論你是否打算創業,這一點都很重要。
4. 打造自己在業務能力、商業意識和數據分析技能方面的競爭力。
5. 鍛煉好身體。
Q11:電商直播創造價值的關鍵點在哪里?如何看待明星入局電商直播?電商直播目前給消費者創造的核心價值仍是“便宜”。
為創造這樣的價值,關鍵點在于“流量”,即聚集盡可能多的潛在買家,以和供應鏈進行價格談判。
部分機構采取的策略是掌控供應鏈獲得低價優勢,再反過來吸引自帶流量的主播合作。
電商主播聚集流量的能力,又來自于個人品牌、選品能力、推銷講解能力、供應鏈資源等。
明星由于自帶個人品牌,有利于挾流量獲得低價優勢,但這并非明星能順利帶貨的充分條件。
所謂術業有專攻,隨著疫情結束,明星終將回歸文化娛樂行業,電商直播的主力仍將是專業的電商主播。
Q12:目前的電商直播主要是通過低價格吸引價格敏感的消費者,這種低價促銷會影響產品的品牌調性嗎?這樣的低價方式可持續嗎?電商主播的推銷講解能力,會促使消費者做出沖動消費,即“種草”。
但電商直播的核心價值仍然是低價,而消費者需要通過觀看直播下單甚至搶購,為這種低價付出了額外的時間和精力。
因此,在消費者心智中,由于有金錢之外的付出,加上主播的推銷講解,品牌的調性并不會受到極大沖擊,甚至有利于新用戶的導入和建立品牌認知。
何況,電商直播產品很多本身就是小品牌甚至白牌。
鑒于目前電商直播給觀眾帶來的認知仍是低價,因此“直播限時低價搶購,平時常態化銷售”的格局短期內不會變化。
Q13:在前有微信,后有陌陌的情況下,社交賽道在未來還有創業機會嗎?如果有,可能會成功的模式有哪些?我不認為當下社交產品創業有什么大的機會。
一方面,通訊才是社交中真正的高頻需求,而通訊錄以及基于通訊錄的通訊產品,只有在通訊技術大換代時才有迭代的機會;另一方面,社交需求可在媒體、內容、社區社群、游戲等多種產品形態中得到滿足,而后幾種產品的供給已是極大豐富。
社交產品還有個很麻煩的問題就是離錢太遠。
當下很多商業表現不錯的社交產品,做的實際上是“dating”(建立關系)而非“social”(維持關系),這個差別你們自己體會一下。
因此,真的想做點什么,不如圍繞巨頭產品做一些垂直人群的“dating”,產品形態也未必需要有獨立的App。
小程序、公眾號、社群,都是可以承載這些需求的。
Q14:眾多陌生社交產品因觸及法律底線而下架,如何在用戶快速增長的同時保持不觸碰紅線?“用戶增長”和“觸碰紅線”是兩個獨立問題,即使你無緣前者,但仍有可能遇到后者。
在實踐中,社交社區類產品由于以ugc形式產生內容,如果產品本身的審核能力有限,遭遇監管鐵拳只是時間問題,并且“法規”和“價值觀”問題的尺度遠比“法律”嚴格。
技術角度,市場上有一些第三方的審核工具,可以彌補團隊技術與審核能力不足;產品角度,在設計和運營時就需要最大限度規避滋生風險的土壤;團隊角度,不可有放松監管換取增長的僥幸心理,除非你們具備很強的相關經驗與資源,能夠有效平衡風險與收益。
Q15:旅客App(出行社交產品)是您創業中的一款產品,您當初是基于什么考慮去做出行社交的呢?以及您在此賽道上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嗎?旅客這款產品早在2016年10月底就停止更新了(但仍然在線,屬于野生狀態),后來我解散了團隊去了快手。
關于做旅客的經過和心得,我在《產品覺醒》這本書中有具體描述,這里只簡單講幾句。
旅客是一款“dating”產品,源于我之前的一個社群產品,希望服務以出差為主的出行人群,因為人在離開自己的“常態生活環境”時,社交需求會比較強烈。
至于經驗,在之前的回答中已有描述。
概括一下,就是“別做社交產品”。
Q16:5G、AI智能、云計算等技術革新,會催生什么全新的創業賽道嗎?三年內不會,三年后看不清楚。
Q17:在您多年的創作生涯中,是如何持續性保持內容產出?從動機角度,打造個人IP和行業影響力,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事,而內容生產是ROI最高的方式。
從收益角度,借用潘亂的話,有品質的寫作是最好的社交。
你寫的越多越好,就會認識越多越優秀的人,他們帶給你的信息和思考,會讓你有更多更好的內容可以寫。
從素材角度,一般是三個來源:社交網絡、閱讀學習、自己做事。
從結果角度,拿過兩次虎嗅年度作者,在許多平臺上有專欄,但我并不想以自媒體為職業,我希望寫作是樂趣而非負擔。
Q18:如何提高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面對問題時能夠找到關鍵、一語中的,而不是僅僅做需求的搬運工?多經歷,多踩坑,多抗爭,多思考
下一篇:失戀成就二手婚戒交易專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為什么創業失敗率很高?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