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前言回想剛過去不久的幣圈造富神話,想必有太多人遺憾于沒有買上幾個比特幣,趁機發上一筆小財。
而在創投圈,似乎只要沾上“區塊鏈”二字便能給企業帶來滾滾資金。
但更多不明所以的人可能會問:“區塊鏈到底是虛火還是實火?”“區塊鏈究竟為何火爆?”今天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近日,有關區塊鏈的話題引爆了科技創投圈。
在前幾日,沾上“區塊鏈概念”的個股股價持續拉升,然而,今天開盤的股價卻也讓人大跌眼鏡,區塊鏈板塊的概念股全線重挫,十多只個股跌幅都在5%以上,如此大的變動引來眾人的不斷質疑。
“區塊鏈為何火爆?”“股價大幅度的波動是否意味著泡沫化嚴重?”騰訊新聞客戶端評論社區《輕銳》第三期,邀請了眾多網友對此話題展開了討論。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蔡劍、原子創投合伙人馮一名、幣信聯合創始人王磊等區塊鏈領域的創業者,以及行業觀察家們和眾多網友參與了此次討論。
以下是相關的觀點分享整理:1企業認為可帶來大量資金紛紛入局成為區塊鏈火爆主因原子創投合伙人馮一名認為,目前區塊鏈能迅速火爆的原因在于,很多人認為區塊鏈可以能為企業帶來大量資金。
比如說之前一個公司從傳統機構獲得融資到上市,中間會經歷很長時間。
但區塊鏈發行ICO之后,企業可能十天半個月就拿到資金了。
所以很多中國科技公司都開始做區塊鏈。
此觀點可從一些向區塊鏈技術轉型的發展勢頭得到認證。
以迅雷為例,自去年迅雷宣布向區塊鏈技術轉型后,一個多月的時間,股價翻了6倍。
還有國內社交鼻祖人人網在宣布進軍區塊鏈領域后,股價暴漲80%以上。
而此前,人人網幾乎淡出人們的視線,股價也跌到谷底。
從迅雷和人人網的股價波動來看,區塊鏈概念是兩家公司股價暴漲的原因。
2相關產業實際處于灰產邊緣狀態魔力學院CEO張海霞認為, 如今區塊鏈技術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阻止的變革力量。
比特幣、以太坊、瑞波幣這些主流區塊鏈產品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他們已經占據了非常大的先發優勢。
一直以來,數字貨幣成為與區塊鏈相關必然提及的話題。
2008年,中本聰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后,區塊鏈的技術應用也逐步開始多元化,出現了各種名目的數字貨幣,目前所知悉的數字貨幣種類已達650多種。
目前人們所熟知的比特幣、以太幣等數字貨幣,都是憑借著區塊鏈這個底層術和基礎架構的支持。
然而,國內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態度早已明確,出臺了相關的嚴管政策。
有行業專家指出:比特幣的POW共識機制與交易手續費捆綁在一起,機械僵化,煞有介事,根本上脫離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無法適應現代宏觀經濟調節的需求。
幣信聯合創始人王磊概括道整體的行業態勢:“其實整個區塊鏈市場其實從2011年就開始興起了,但2013年相關政策出臺后,國內所有做比特幣或區塊鏈相關的公司都十分謹慎,基本上游走在灰產的邊緣。
”3沒有POW的區塊鏈充其量就是一個企業積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市場對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看法依然是冰火兩重天。
有人認為這是顛覆世界的全新發現,有人則認為這是“龐氏騙局”。
具體來說,目前在國內的熱炒的其實是沒有POW的區塊鏈。
前段時間比特幣價格的瘋長,帶動了炒虛擬貨幣的熱情。
但ICO已經在國內被徹底禁止,于是2017年下半年以來,以迅雷玩客云、暴風播酷云為代表,一系列老牌互聯網公司,似乎發現了一套新的“玩法”——從硬件銷售切入,通過硬件積累虛擬積分,虛擬積分兌換虛擬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可用于兌換其它產品或服務。
于是各種盒子、挖礦路由層出不窮,造成了目前的發展火爆。
蜂鳥礦機創始人蘇顯華對此評論:“目前各種企業的玩客幣,人人幣,網易幣等等如雨后春筍開始冒出來,還有聯盟鏈,區域鏈,ICO的各種鏈。
但是他們共同特點是去掉了POW工作量證明(也就是所謂的挖礦)。
相當于拿掉了比特幣最核心的東西。
沒有POW的區塊鏈充其量就是一個企業積分,企業股票(和A股股票和新三板股票類似)也就是Q幣。
跟虛擬,稀缺,有價值的加密數字貨幣根本就是兩碼事。
”4“正規軍進場”區塊鏈領域商業應用場景方面存在泡沫目前,區塊鏈技術也經過了迭代升級,馮一名稱其“走到了“2.0時代”。
馮一名表示:“在區塊鏈1.0時代,是以比特幣為代表,而新一代是以太坊為代表的的區塊鏈2.0時代。
”而對于于泡沫化的說法,數字貨幣行業媒體《幣世界》主編馮軍認為,區塊鏈技術如同任何產業發展規律一樣,區塊鏈行業也還會經歷泡沫期、陣痛期、發展期、壯大期。
具體來說,目前區塊鏈已經從草根項目到正規軍進場,可以說,區塊鏈行業前進了一大步。
馮軍解釋道:”比如說,去年七八月份的那一波熱潮,基本上都是草根團隊,從名字就能看出項目的不可靠,什么嫩模幣、MLGB、太空幣……而這一輪區塊鏈熱潮則是由互聯網公司、明星公司帶動的,像迅雷、暴風、人人網、獵豹、360、百度、天涯……甚至連傳統的PE/VC機構也看到了機會,紛紛入場,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甚至呼吁創業者積極擁抱區塊鏈革命。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蔡劍評論道:“區塊鏈技術本身是中性的,但在商業應用場景方面有泡沫。
例如: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混淆了“互動密度”與“交易媒介”這兩個概念。
數字貨幣的發行量收到限制,而互動密度大幅提升,形成相對的快速價格上漲形象(注意是交易價格而不是真實價值)。
這在各類龐氏騙局中都是類似的,荷蘭的郁金香,中國的君子蘭,樂視的股票等等。
”從目前的發展階段來看,區塊鏈技術要真正獲得實際的應用還為時尚早。
瑞士信貸集團在近日發布的《區塊鏈2.0》的報告中提出觀點:實際上,目前區塊鏈技術仍正處于發展的“半山腰”上。
不少投資人士以及業內專家表示:“要警惕其瘋長背后的泡沫”。
未來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還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馮一名認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即“區塊鏈+”),甚至會產生比互聯網+更強大的勢能和潛力。
ICO本質上顛覆了傳統金融的玩法,這次ICO這股浪潮一定會鼓吹地非常大,最后篩選出真正優質的公司,而只借助區塊鏈概念進行炒作的企業會被淘汰。
區塊鏈火了,但區塊鏈技術目前仍處于十分早期的發展階段。
或許在未來,行業將誕生出千億美金的公司。
至于哪個公司、哪個領域將率先發展成巨頭,就只能交給時間來判斷了。
你認為區塊鏈究竟是實火還是虛火?區塊鏈革命會想當初的互聯網一樣偉大嗎?
下一篇:沒有數字貨幣和區塊鏈,迅雷拿什么自救?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國攻克區塊鏈移動端連接瓶頸 區塊鏈正式進入3.0移動時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