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跟華為很多人一樣,楊蜀也是理想主義者。
他們從零一直做到今天,雖然楊蜀簽下了海外移動第一單,雖然他曾經是一個副總裁,但楊蜀認為那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華為為全球 30多億人建設了一個通訊網絡,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在建好的網絡基礎之上,大家開始做「互聯網+」了。
楊蜀已經為華為服務了 18 年,他是華為第一批走向海外市場的拓荒者,是前東南亞及印度區域總裁兼全球市場拓展部部長。
不論出來做什么,「華為海外區域總裁」身上都帶著光環。
前華為榮耀總裁劉江峰之前是華為南太平洋及澳大利亞地區總裁,僅僅是宣布要做生鮮電商就吸引了 1 億美元的天使輪投資。
楊蜀看中的是熱度不輸 O2O 的 P2P 互聯網金融,因為在楊蜀看來,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空間比美國更大。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違約率是零。
」這是淘金家運營半年多后交出的成績單,是絕大多數 P2P 互聯網金融平臺無法做到的。
在深圳的辦公室,楊蜀接受了極客公園的專訪,講述了他和淘金家的故事。
零違約率是怎么做到的?淘金家 CEO 楊蜀淘金家目前服務的人群是 500 強員工,滿足他們的貸款需求,這也是我看到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里比較特別的。
在金融業界傳統的金融人士眼里,互聯網金融最適合的人群是屌絲和長尾。
500 強員工這個高凈值人群是商業銀行早已鎖定的「優質資源」。
但是淘金家的發展歷程似乎印證了楊蜀的一句話,「理論和實踐就是不一樣」。
淘金家團隊之前有過一些別的嘗試,做過一些面對大眾的產品。
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業務的增長非常乏力。
后來,團隊開始嘗試做一個垂直領域很縱深的 P2P 的服務,就試著做 500 強員工高凈值人群,業務增長相較之前變得非常迅速。
到目前為止,淘金家已經吸引了 3 萬個投資用戶,投資規模達到了 5 億。
如果你是一個 500 強員工,為什么選擇淘金家而不選擇商業銀行呢?500 強員工的特點是他們對體驗有更高的訴求,同時對溢價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即便比銀行貴一點都是 ok 的,如果他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楊蜀提到了一句很通俗也很有趣的話,「在你進入銀行的 VIP 室之前,其實你不是 VIP」。
互聯網金融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 VIP 的待遇。
當公司最高層級的管理者和公司最低層級的員工去貸款,他們要填的表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的信用等級是不一樣的。
淘金家就是要提供這部分個性化的需求。
金融不同于社交,也不同于電商。
社交靠用戶自身的傳播,而電商幫你找到自己喜歡的商品,然后完成交易。
金融不一樣,你感興趣的商品它不一定屬于你,因為可能你的信用等級不夠。
另外,從 500 強員工切入金融,這群人會對他們周邊的人產生更多的影響。
大家會覺得原來 P2P 是靠譜的,因為這些人都接觸了。
正是高凈值人群的策略,幫助淘金家實現了零違約,積攢了第一批用戶。
500 強員工違約率非常低,他們更懂得什么是信用。
這使得淘金家可以以更低的利率貸給客戶,以更高的收益回報給投資人。
淘金家本身是用互聯網的方法來運營,所以平臺只保留一些基本的平臺運營費用和風險撥備,其它的讓給投資人。
作為投資人,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這個平臺風險控制、支付安全、用戶信息安全等核心問題。
金融本身做的就是信用,一個金融機構它擁有的信用越高,它的頭寸就越大,它能去做的生意就越大。
淘金家目前的團隊組成很全面,「互聯網」部分有來自騰訊和新浪的成員負責運營和技術。
「金融」部分本身是資金密集型的,風險控制要求非常嚴格,淘金家請來了交通銀行和民生銀行的高管負責這一部分。
目前他們所使用的一些風險控制和信用評估方法完全是基于傳統金融的。
「我們有跟傳統商業銀行一樣的風險控制方法,但從互聯網的角度看這些都是應該被改變的」,楊蜀說。
當然,貢獻率較低的領域只是暫時的。
隨著風險控制能力的不斷增強,淘金家的業務會突破 500 強員工高凈值人群的邊界。
在楊蜀的規劃中,下一塊業務會切入更加互聯網的社交金融。
「互聯網金融的今天還只是它的第一天」楊蜀和 Wired 雜志創始主編 KK 對談在中國我們叫它「互聯網金融」,在日本韓國和歐洲叫「Fintech」,金融科技。
互聯網金融是被一波金融力量推著發展到今天的,大家更多使用的是一些金融工具、理念和方法。
互聯網則更多地被作為一種工具來提高平臺的效率,亦或是被用來降低平臺的負荷成本。
提到互聯網金融,很多人都會拿美國做一個參考,美國的征信體系比我們完善很多。
Lending Club 的上市也被很多人津津樂道。
而在楊蜀看來,美國的互聯網金融空間其實已經非常小。
美國的互聯網金融,個人、平臺和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非常完善,它已經完善到不需要用線上的方法再去進一步創新了。
基于這個可以做非常非常多的事情,因為信用本身可以幫助降低交易成本。
金融發展史其實就是組建去監管化、大眾化的過程。
「美國去監管化已經很長時間了,它的個人信用也非常發達,應該說它的空間會相對小一些」,楊蜀說。
而在中國,我們看到的是一派「方興未艾」的景象。
監管機構和政府正在積極地鼓勵金融創新,通過金融的改革來釋放一些改革的紅利。
同時,信征體系越來越完善,一些新型征信手段的出現大有「后發制人」的架勢。
大數據和共享經濟的熱潮更可謂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時代紅利。
楊蜀認為,除了監管方式的不斷演變,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另一個趨勢,是去中心化。
「打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一個人貸款我們評估要不要貸給他,其實應該去掉中心化的模式。
當基于大數據對他的各種行為的分析足夠完善,當他的社交網絡數據能夠起到足夠的支撐,他的朋友圈都覺得可以貸款給他,那我們就可以貸給他。
」西方已經經歷了這個階段,它已經誕生了這么多 500 強,市場份額等方面它已經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但是在中國隨著中國現在越來越多的創新企業的出現,會有更多人會去追求更多的創新。
楊蜀和 KK 都認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空間更大,互聯網金融的今天還只是它的第一天。
」 當行業洗牌來臨時每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都會有一輪洗牌。
站在保護消費者、保護用戶的角度來說,它是市場本身合理的整合。
因為只有這樣消費者的利益才會得到保障,行業才會發展得更長遠。
行業健康發展,對從業者來說其實也是一種保護。
事實上,互聯網金融行業已經顯露出一些瓶頸的跡象了。
最明顯的就是獲客成本的大幅提升,很多小平臺已經很難找到合適的方式推廣自己的產品了。
我們也看到一些平臺初創時期采用地推的方式,召開「全國經銷商大會」來迅速鋪開業務。
但隨后的幾個月內都無法避免獲客愈發艱難的窘境。
用戶粘性這個難題每一個行業都需要面對。
如何讓「顧客」變成「用戶」是每一個產品生存下去必須解決的問題。
楊蜀認為,「經營用戶」就是不斷地去挖掘用戶的數據,去經營用戶的數據。
以后向用戶推送適合他、他喜歡的產品。
開始運營至今,在與用戶的互動中淘金家也已經收集和沉淀了很多用戶的需求,后續他們會做一些適合用戶特性和要求的互聯網產品以及一些社交的功能。
當然,首先會開發淘金家自己的 APP。
互聯網金融大多數是從借貸開始的,這時候如果風險控制不好,達到了行業的風險逾期率 12%,就很危險。
平臺出現了風險還是要去補償客戶,如果客戶資源不好就一直要去補償,補償到最后沒錢補償就關門了。
目前,面對違約的情況,平臺大都會選擇兜底,以此保障投資人的利益。
「我覺得平臺兜底暫時不會消失。
它涉及到一個合格投資者教育的問題。
信用評級是平臺提供的而不是別人提供的,那客戶違約的時候平臺不賠償就會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楊蜀說。
互聯網金融平臺獲取更多的信任就要承擔更大的責任,所以最終兜底還是平臺自己要去做的。
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市場實現「合格投資者」還是要很長的時間,不是一蹴而就的。
很多互聯網巨頭拿著很重的資金殺到這個行業里來,很多小公司不得不餓死。
風控能力不足的公司面對市場的誘惑又有可能被貪心撐死。
在楊蜀看來前期互聯網金融發展到今天主要的力量還是金融,靠金融推動的過程中就會碰到一定的瓶頸。
在一切和風險相關的話題上,楊蜀和淘金家都十分謹慎。
他們從源頭開始做風險控制,他們堅持拓展自己一手的債權,而沒有到市場上轉讓、拓展一些別人的二手債權。
談及最近大熱的「股權眾籌」,楊蜀也表示出對于大眾合格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的擔憂,他們會持續觀望。
「社會并不需要再多一家銀行、小貸公司或者是保險公司,它需要再多一家用互聯網的方式來探索怎么樣做一些在金融上有意義的事情的公司。
」Everything Will Be Shared數據時代的到來,關于我們的一切都將被收集,一切也都將被分享。
共享經濟推動著我們的生活,使它變得更便捷更美好。
當家里有空閑的房間,Airbnb出現了;當車里有空余的座位,拼車軟件出現了;當你手頭有閑錢,P2P互聯網金融出現了。
金融的本質就是資金的融通,而互聯網金融可以實現資金的百分百利用。
互聯網使得這一切成為了可能,它奠定了一切服務的基礎。
沒有Airbnb直觀的信息和完善的評價體系,我們無法得知大洋彼岸某個房間真實的情況;沒有打車軟件的信息呈現和業務調配,我們無法拼到路線最適合的車;沒有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我們無法通過一個點按動作就對身邊的同事完成借貸。
我們面對的不再是中介旅行社,不再是電召尋呼中心,不再是態度陰晴不定的銀行柜員。
互聯網更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創新能力。
當它和互聯網金融發生碰撞,首先閃出的火花便是征信模式的創新。
支付寶的芝麻信用達到一定分數已經可以用來申請申根地區的簽證。
信用本身其實超出了金融的范圍,我們可以從各個層面各個維度進行征信。
目前征信報告是央行發的,央行只能收集我們每個人的金融行為金融行為是低頻的,不刷卡不借款就沒有信用記錄。
但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各種其它信用記錄,只是沒有金融記錄而已。
互聯網公司通過對大量用戶長期交易的數據整理挖掘所形成的信用體系是現在國內傳統金融業最稀缺的資源。
在這個過程中,傳統金融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他們的機構過于臃腫,各方利益的牽扯過于復雜,大數據挖掘方面更是遠遠落后于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巨頭已經可以做到每筆小額信貸的操作成本只要商業銀行的百分之一了。
這讓我們有理由相信,互聯網將逐步改變未來傳統金融業的經營模式,金融將完全服務于用戶。
下一篇:19歲學生創業成富翁 三年開8家實體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大佬創業史:馬云蹬三輪送書 馬化騰險些60萬賣了ICQ軟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