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中,互聯網思維似一道絢爛的光芒,瞬間點亮漫漫征途。
互聯網與生俱來的去中心化特質,恰與我國農村普遍存在的以較小個體為經營單位的發展模式相契合,二者天然具備融合的土壤。
電商巨子跨界而來,各自活躍于農產品流通領域,花樣迭出的營銷大秀輪番上演。
與此同時,傳統農商也紛紛涉足互聯網排兵布陣:嚴格把控食品安全、與傳統渠道優勢互補,賦予品牌全新的價值體驗。
這些在產品、理念、模式上勇于改造傳統農業基因的互聯網弄潮兒,能否克服資金、冷鏈物流等方面的天然屏障,真正扎根于生產環節,成為一股增強農村、農業、農民發展的內驅新動力?農業是不是下一個風口?這些問題是眾多創業者所關注的。
第四屆中國國際農商高峰論壇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北京校區舉辦,本次論壇也就這個問題做出了討論。
三大議題:一是工商資本灌溉現代農業,塑造新格局;二是現代農業深耕互聯網,再造新基因;三是荷蘭奇跡:中國現代農業的他山之石。
論壇以此共話“新常態”下,中國現代農業新時代。
會上熙可集團總裁朱演銘以其公司推出的新產品“果的”的銷售渠道為例指出,解決中國三農困境的可能是移動電商和農業產品的結合。
他說,互聯網消費的主力人群(80后90后)已然崛起,垂直電商規避了傳統渠道的弊端,同時健全的物流生態系統解決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互聯網電商的崛起和成熟成為中國農村大量優質農產品通往消費者的最佳渠道,這也是熙可有信心開始將產品在國內市場進行銷售的重要原因。
以熙可為例,“果的”產品在中國國內的銷售,90%將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
朱演銘表示,農業或將成為我國互聯網產業的下一個風口,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的顛覆以及三農問題解決有望在移動互聯網上找到出路。
隨著阿里和京東兩大國內電商巨頭均表示會全速推進“農村電商”戰略落地,“電商下鄉”之役的號角已經吹響!2015年或將成為農村電商突飛猛進、數億農民逐步轉向網購的里程碑和啟蒙年。
阿里副總裁吳敏芝表示,隨著電商市場的日趨成熟,各項利好政策的落地以及農村電子商務的爆發性增長,阿里集團已具備進軍農村淘寶市場的天時、地利、人和因素。
農村電商能夠為農民帶來“買賣”的切實實惠。
而農村淘寶如何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頸,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是值得思考的關鍵問題。
據此,阿里巴巴推出農村淘寶千縣萬村計劃,計劃在三至五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覆蓋全國1/3的縣以及1/6的農村地區。
吳敏芝還介紹了阿里推出的農村淘寶發展的“四大戰略”,探索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功能的方式。
接著,京東副總裁馬健榮先生結合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及京東的發展歷程發表了對電商未來發展方向的看法。
京東希望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和電商來改變中國農村的痛點,以銷售帶動生產,減少農產品從田地到家的銷售環節。
他著重介紹了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京東加快發展農村電商的“3F戰略”及創新的農村物流方式。
隨后,中糧我買網首席執行官趙平原、順豐優選執行總裁崔曉琪、新農堂創始人鐘文彬等行業跨界領袖,就新型農業組織方式、冷鏈物流、互聯網新農商模式等話題展開討論。
目前,中國農業正面臨千古未有之的大變局。
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已被列為2015年五大經濟任務之一。
在這個豐富而生動的歷史性變局中,投資機遇和新機會正考驗著各路資本的遠見。
資本開始挖掘農業這塊“最后的處女地”,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似乎也在一個恰當時機開始影響傳統農業發展的時間軸。
那從業者又該如何攻堅克難、協力重繪農業產業的“基因圖譜”,值得深思。
下一篇:中國式創業潮:就業難致被迫創業者比例高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業12年 開垮了5家公司的經驗教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