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創業者林明軍小時候和父親的合影 作者 | 鐘小玉007編輯 | yinming ———— 創業,意味著自主選擇了一種決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從此被貼上“創業者”的標簽,挺過可能自己都未曾料到的巨大壓力,同時也面臨著創業和家庭的平衡問題。
聶維維曾供職去哪兒、騰訊微信事業部,2015年二胎出生后便辭職創業,創立產后恢復O2O平臺——奶牛媽媽; 林明軍曾任騰訊網第二任產經中心總監,后成為連續創業者,2015年初創立了國內首家平行進口車汽車電商平臺——海淘車; 韓牧則是一位出過多部小說的作家,以及采訪過上百位商業大佬的資深媒體人,后創辦了體育產業服務平臺——懶熊體育。
很多人看到的是,他們的事業為其贏得了很多掌聲;少有人看到的是,事業背后他們的遺憾和舍棄。
3 位創業者在“創業”和“家庭”所經歷的兩難,只是表層,更重要的是,在肩負的兩種身份的激烈碰撞中,他們完成了對自我的審視與改變。
誰說創業、家庭難兩全?在創業者的探索中,我們看到了家人給創業者帶來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創業者對人生狀態和家庭關系的一種新的體會和重構。
————沖突 “我供你讀大學,培養你上大城市,是為了讓你做這樣不入流的事情嗎?”聶維維的母親別過頭,情緒有點失控,覺得女兒瘋了。
聶維維是家里的獨女,本來有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在騰訊帶一個小團隊。
但現在竟然這些都不要了,堅持要創業,還是做產后通乳的事情。
聶媽媽威脅,如果辭掉工作就斷絕母女關系。
聶維維的婆婆也不贊成,老二剛出生,老大才 9 歲,正是需要她多陪伴的階段,而且創業就意味著家里少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
相比女性創業因家庭角色分工可能遇到更多阻力,男兒創業的決定似乎更容易推行。
對于韓牧來說,創業有點像樹的生長,自然而然,曾經文字工作的經歷,就是發芽的種子。
韓牧采訪商業領袖,常常會忘了時間,聊不夠,覺得對方太精彩了。
他希望自己也能在商業留下印記,有機會了就想放手一搏。
林明軍剛開始決定創業的時候,妻子不是很理解,因為當時他在騰訊的職位已經比較高了,股票也不少,足夠讓家里衣食無憂,但放棄這一切,去做前路未知的事情,未免過于冒險。
林明軍沒有解釋太多,后來家人看到公司起來了,也就慢慢習慣了。
————埋怨 聶維維一開始未曾想創業如此艱難。
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典型的一天是,早上去公司,和合伙人對一下大方向的事情,去線下門店,接著做一些“主外”社交方面的事情,希望可以碰撞火花,比如洽談合作、見投資人...回到家跟打仗似的,帶孩子、給公司錄播課程,忙到睡覺至少都凌晨一點了,常常大腦高速運轉,做夢還在對方案...... 聶維維在家帶小兒子 每天看著手機,處理幾百條信息,可能成了所有創業者的常態。
兒子有一次特別嚴肅地說,“媽媽,你能不能別看手機了。
” 與聶維維一樣,林明軍也面臨很大的壓力。
剛創業的時候,林明軍連續三個月晚上睡不著覺,夢到高考,夢到自己失業,老婆孩子流落街頭...... 但他不愿意跟家里人說自己的壓力,都默默消化。
特別焦慮的時候,就喝喝酒,或者睡一覺,對創業者來說能睡個七八個小時挺奢侈的,第二天又讓自己滿血復活。
林明軍手機里存的孩子照片 為了做好創業這件事,他不得不將很多的精力放在事業上。
林明軍記得比較清楚,有一次周末在家,孩子問他,“爸爸你怎么不去上班啊”,心里的滋味自己消化。
————付出 對于家人來說,盡管希望創業者能夠把多一些時間放在家庭上,但當兩者難以平衡時,更多還是選擇了默默支持。
聶維維形容自己是典型的天蝎座性格,想到一件事,一定要趕快干,不干不行,創業也是如此。
母親雖然希望女兒能“安分”些,在離河南老家近的地方找個穩定的工作,后來也嘴軟了,說我能接受的你離我最遠的地方就是北京了。
父母什么時候真正拗過孩子呢? 公公婆婆會幫著聶維維一起在北京帶孩子。
雖然老人也不知道媳婦創業什么時候能賺錢,但聶維維的辛苦他們也看在眼里。
今年1 月份,本來公公要陪婆婆回老家看病,票都買好了。
但老人心疼聶維維年底這么忙,還得一個人看孩子、做飯。
婆婆就說先不回家看病了,公公也說什么都要留下來,后來他們又留了 1 個月,二月初才走。
老公是聶維維創業的第一位支持者,但也約法三章,當事業和家庭沖突,家庭要放在第一位。
可一旦走上創業這條路,真的很多時候不由人。
為了創業付出那么多,值嗎? 聶維維想到以前在大企業“打工”的時候,心態是覺得工作完成就可以了;但創業后有一種很強烈的“這是我自己的事情”的感覺。
自己的事,難以用值不值來衡量。
林明軍也很感念家人的理解,他覺得能遇到這樣的父母、妻子、孩子真的很幸運,讓自己可以放開手腳去做事。
林明軍(左2)和父母、哥哥的合影 韓牧則是每年會接父親來北京待上幾個月。
和創業邦聊起的時候,突然想到,以前父親來北京,竟然從來沒有陪他逛逛北京城,有些驚訝。
父親總是自己一個人出去遛彎,用韓牧給買的手機拍照,發給幾個老友。
但從沒有抱怨過兒子,就默默享受和兒子待在一起的感覺。
————重擊 事業上的打擊,鍛煉的是意志力;但來自親人的打擊,往往更難走出來,也更加猝不及防。
韓牧就經歷了這樣的重擊。
當時得知母親快不行了,他呆坐在北京的辦公室,就覺得喉嚨擰著疼,雙腿不斷地抖動,沒有煙癮的他一根一根地抽了3包煙。
最早一班的飛機也要等到第二天,那時候正值公司做重要活動,韓牧把事情都交給了合伙人。
中午趕到安徽老家醫院的時候,母親還沒閉眼,就像一種奇跡,一直撐到見著了他,還流淚了。
然后大概三個多月吧,整個人都沒心思,在不斷的肯定、否定中度過。
后來自己想通了,母親是為了不想耽誤他,才走的,他必須要全力以赴。
從那以后,好像整個人都被重構了,開始重新思考和世界的關系,也開始“惜福”。
————探索 因為心里的焦慮和每天連軸轉,聶維維感覺自己老了很多,前不久還因為鼻竇炎做了場小手術。
有時候聶維維會佩服做實體的人,互聯網被賦予的光環太多了,一些人可能畫著大餅描述著市場有多大,生意人已經踏踏實實早財務自由了。
對個人來說,要開始去除浮躁,不能太求快,創業還是要回歸商業的本質。
對于家人,聶維維覺得有些抱歉,她也在反思。
和創業邦電話聊到晚上十點半,敲門聲響起,聶維維老公下班剛到家。
第二天她告訴我,老公當時回家還沒吃飯,于是去給他弄了晚飯,然后又陪老公聊了會兒天。
韓牧心態也發生著改變,以前的他,總是腳步匆忙,專顧帶著公司的兄弟們猛沖猛打;現在更想一步一個腳印朝前走。
他覺得創業者不要把自己想的太過強大,可以允許自己失敗,前提是全力以赴。
近兩年春節回家,韓牧都會把老家的親戚聚在一起,熱鬧熱鬧。
前不久公司做嘉年華,他還把父親從安徽老家接到了北京。
以前父親不是很清楚兒子在做什么,這次有了個大概的認知,看到兒子還在臺上發了言,很高興,回到村里還跟父老鄉親們講。
韓牧形容得知后的感受,含蓄一笑,說有種驕傲感。
韓牧 林明軍回憶起陪伴父親最后的日子里,一天父親對他和哥哥說了三句話:第一句,要對你們母親好;第二句,在外面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第三句,世界不屬于我了。
現在的林明軍,會每周給母親打一次電話,也有忙忘的時候,母親就會打過來。
對他來說,創業能做多大規模、影響多少人、掙多少錢并沒那么重要,他更希望的是有始有終、盡力而為地把一件事情做成。
就像小時候,軍人父親讓他每天晚上都必須把衣服疊好鞋子放整齊,教導他關門必須輕,做事情一定要做到位。
這些話,現在成了一種念想,也是他在創業路上一股子韌勁兒的來源。
創業是踏上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意味著可能放棄個人的時間、愛好、甚至與家人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光。
家人對創業者的理解,讓他們在追求的路上能夠更加堅定;而當創業者背起行囊,也別忘了,這條路的起點,還有家人的張望。
下一篇:創業敗家,買房興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春雨醫生”張銳:創業就像打麻將, 很累卻很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