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柳傳志和聯想如何“做事”來源:聯想控股微空間如何“靜靜”調整不適任創業元老?問:如何調整不適任的創業元老?調整禁忌有哪些?如何安置他們?柳傳志:這個問題其實是挺重要的。
一起創業的一批人,由于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問題需要進行更換,是必然的。
幾乎所有的創業企業,都面臨著或多或少的變更。
聯想本身在發展的過程中,核心班子也在不斷地調整。
現在互聯網企業的不確定性這么大,到了一個階段以后,這種調整首先得看清楚。
如果創業者或者企業家,始終基于什么原因而不能調,那這個企業最后是不行的,我覺得這是個鐵律。
那怎么調呢?你不能在調動中,亂了公司的業務,弄亂了整個人心。
最好的方式,還是通過“擴大會”的方式,讓一些新的骨干到班子里來開會研究,人不能太多,也就是三五個人的范圍。
在這個范圍之內,可能其中有一兩個是相對比較薄弱的,比如在帶領部下的時候就是心軟,永遠不愿意去批評別人。
還有思想上跟不上外邊變化的形勢,做自己原訂的計劃,堅決按原來的做,這樣的人都是要調的。
調動最好的方法就是,一把手親自去了解,有哪些好的苗子,一邊干活一邊看人。
比如說三個人的會,“擴大會”擴大到五個人,新進的兩位參會的時候,涉及他所在的領域,就讓他談看法,先聽聽觀點怎么樣。
下次你還可以再擴大到另外的人,給他們機會,慢慢地比較成熟了,你就可以試著更換了。
更換的時候,對老同事要說清對他不滿意的地方。
聯想的方式是有話直說,好好說。
否則人家摸不透你心里想什么,讓人感到君心難測,長期對企業是不利的。
你還不如直接說,屢次批評又改不了的話,這個時候你拿別人去換他,他心里也是服氣的,這個就是比較合適的降落傘。
你總得去想一些讓他覺得比較滿意的原因,盡量平穩,拆的方式不要劇烈,讓他慢慢走。
從長遠角度講,一般只要領導人是將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是說得出來的,自己是有胸襟的,就可以有話直說、好好說,如果能夠做到這個的話,其實換人就會比較平穩。
禁忌就是,第一把手不敏感。
跟你一起創業的人,如果價值觀并不太一致,實際上有拉幫結派的,當你發現了再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公司可能就會發生分裂。
所以在換人的問題上,價值觀一致是很重要的。
早點解決這個,也可以有話直說,但就要看你的后手如何了。
所謂的后手,就是他萬一排除后,你布置的情況怎么樣,公司的損失怎么盡量地去減少等,這個禁忌其實跟剛才的那個意思差不多。
當有的人處于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但是他又有非常明顯的缺點,在更換他的時候怎么樣盡量地減少公司的損失和混亂,這個很重要。
當然,如果這個情況被很多人知道了,我就會不顧損失、堅決換他,要不然公司的人心會亂。
這里邊有屬于術的范圍,但是歸根結底的大道是,你自己本身是不是真的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你能不能真的以身作則,憑借這些形成魅力,讓更多的人跟著你一起干?這些你做不到,那就變成狗咬狗了。
人的性格是不一樣的,不是木頭,都是活的人。
有的人動完以后,他心里頭是不舒服的。
而有的人很淳厚,覺得你說的話他聽,他就要在你這好好工作。
大概第一種人還是偏多的。
一般的情況下還是給他一定的條件,挪窩為好,但是不能強來,得跟他談,問他是不是愿意,等等。
用一種軟性的方式使他挪開。
這個完全是帶有藝術性的工作,根據具體情況要采取具體的做法。
總之,人從高處往下挪的時候是會不舒服的,能夠正確地衡量自己,這樣的人也是不多見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業務不受影響的話,能挪最好。
商場如戰場,吃了敗仗后一把手怎么辦?問:在逆境中如何帶領員工渡過難關?柳傳志:遇到逆境的時候,也就是暫時打敗仗以后,一把手最重要的事,就是得讓大家恢復信心,堅定不移。
比如說沖鋒在前,真有了事情的時候,首先把重大的責任歸于自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即使是那些員工做得不好,該怎么處理的時候都要非常光明正大,使員工覺得,只要你在那,你自己堅決有信心,他們就會跟著有信心。
我覺得,這就是第一把手在逆境中,首先要對事情本身具有正確的態度,打仗總是有得有失,但是一定要能夠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要像有的人那樣,習慣于把做得不好的情況歸咎于下屬。
即使是下屬的錯誤,你也得將根本分析到自己身上,然后再批評他,逐漸地把他換掉。
你越把事情往下推,其實就降低了你的威信。
誰都愿意跟這樣的領導打仗:打了勝仗立功的時候,先獎勵下邊的人,打了敗仗的時候自己最后撤退。
你真的能那么去做,就會使下面的人信服你。
所以,首先第一把手要通過文化等各個方面,讓人覺得你說話算話,你是撐得住的。
這個是在逆境中,你要認真去反思的,不是光說兩句話就完了,你要分析為什么,你有什么責任,要說得合情合理,不是愣往自己身上拉。
犯錯后如何調整提升? 柳傳志:復盤是個好方式問:犯錯后如何進行調整和提升?柳傳志:在逆境中,其實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是非常重要的。
1994年的時候,由于我1993年一直在香港忙著聯想上市,結果國內聯想這邊出現了大的問題。
后來我在海軍總醫院住院的時候,借著兩個多月的時間,我把很多事情理清楚了,跟一些重要骨干挨個談話。
回到公司以后,又連續召開不同層次的座談會,如果不開座談會,軍心都已經很散了。
實際上就是傾聽,聽取了再集中開大會,開始進行大的變革,等等。
這個過程說明了什么呢?說明除了對你自己復盤,開座談會本身也是一個復盤的過程。
這也有好幾個作用,一個是自己能力的提高,另外大家共同來復盤,也是凝聚人、形成文化的一種方式,知道領導人在聽大家的意見,而且能夠把大家的意見凝練和提升。
因為座談會上,會有不同部門的人,他們從他們的角度看問題,這個時候你可以告訴他們,別的角度是怎么看的,這樣大家就會感受到公司的凝聚力,等等。
所以復盤本身實際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是你表示擔當,得到再學習,同時也是你凝聚大家力量的一個機會。
所以在逆境中,自己的心態要理清楚,除了自己默默地思考以外,還要有一種好的形式,讓大家能夠深刻地認識到我們處于什么位置,我們曾經犯過什么樣的錯誤,我們下面該怎么去調整,等等。
如何提高思維能力,柳老頭推薦學習毛澤東問:總裁如何培養自己的思維方式?柳傳志:1984年我剛剛辦公司時,一共就十多個人。
因為大家都是從研究室出來的,沒有“上下級區分”這個習慣。
會有五六個人圍著我跟我說事,常常是我正跟一個人談著事呢,第二個人就開始插話,第二個沒說完呢,第三個就插上來說話,一直說到第五個。
后來,我回去認真想過,五個人都談完了,一個人都沒談清楚,這一上午可能兩個多鐘頭就這么過去了。
這給了我一個啟發,我要考慮怎么去找他們、談什么事,什么事重要,哪些事是我感興趣的,我來安排時間。
在同樣的情況下,這種方式會讓我得到提升,就把所有的事“拉條子”,拉出一二三四。
如果跟我一樣當企業領導人的創業者,五個人談話、五個人都接待,天天如此,這個公司就毀了。
但是如果沒有這五個人這樣找我,沒有這樣的機會,我也得不到反思和磨煉。
所以創業者很多人都躊躇滿志,認為自己行。
是不是真行,確實是要經過磨煉的,要不然的話中國的大公司就把全世界占滿了。
不管什么樣的人,都是經過不斷摔打,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慢慢地提高的。
所以我到底做了點什么事呢?其實我做得比較多的事還是勤于思考,比如那樣的事晚上回去我想了,想了以后我覺得是一個很簡單的事,說明時間原來是不能被他們占著的。
后來好多書上都寫著,要學會分配時間。
我創業時沒有書這樣說過,而且書上告訴你的和你自己得到的體會也未必一樣。
我后來是怎么形成的呢?比如說形成管理三要素、總裁怎么煉成的,等等。
最開始其實是因為那時我們有一個習慣,在員工從幾十人發展到幾百人時,每個月都要給員工們講一次話,關于公司當前所處的位置、該如何發展。
在講話時我就要去想,現實是什么樣,我應該怎么講。
每次做這個準備工作時,實際是對自己的提升。
因為你想明白,怎么講才能讓員工聽明白,并且給予他們正面的能量,這又是另外一回事。
你屢次這么去做的時候,慢慢地,你就會越來越勤于思考,到后來就會發現自己從對事物的感性認知提高到一定的理性層次。
這些東西既存在于實踐,自己又說了出來,在實踐中去嘗試,下次開會的時候就可以明白哪里做對了,哪里想錯了,為什么錯了,這樣慢慢地形成好的習慣。
因此,學習能力是創業者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能力。
你的追求如果要不斷地往高升,你就可能做成大企業。
如果追求不提升,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把它賣了,你能成為一個有錢人。
如果你沒有一個目標沒有一個追求的話,你就可能什么都不是,你要有很強的意志力,情商要很高,要有胸襟等,這是一個方面。
還有一個就是我經常講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的一個根本所在,實際就是要勤于思考,勤于從自己本身的狀況去思考,去看書,要學會看書。
我覺得像你們將來在培養孩子的時候,要讓小孩學會愛看書、很快地看,看完以后能夠很快提煉出東西來。
關鍵是很多人看完了書以后他說不出來自己到底要什么,看完這個書以后覺得跟自己無關,立刻就扔了。
我覺得看書和從其他企業、其他人那觀摩了解情況,能否抓到最有用的信息,和自己相結合,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我覺得毛澤東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是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打仗方式。
所以我們在無論是復盤本身,結合自己的事、看書也好,看別的企業也好,都要跟自己本身有所結合、有所聯系,這樣的話形成一個習慣以后,自己就會有很大的提高,這是個自然形成的過程。
如果有的人永遠悟不出這個道理,那他就不能當一個企業的領導者。
如果重返20歲 柳傳志創業會選什么方向?問:在BAT壟斷互聯網的今天,您作為創業者會選擇什么創業方向?柳傳志:做互聯網+這樣的領域,比如說互聯網跟傳統領域相結合,這里邊有很多空間。
問:您覺得您40歲創業晚不晚?柳傳志:要是能讓我25歲創業當然更好了。
問:創業30年來您的價值觀是什么?有沒有變化?柳傳志:我追求的目標在不斷地挑高,核心價值觀比如我認為要把企業利益放在第一位,個人的利益融合在企業利益之中,像這些東西是沒有變化的。
問:在企業的初創期和高速發展期,作為一把手對班子的日常管理工作有什么不一樣?柳傳志:初期和高速發展期如果有不同,在于初期更缺少資金,缺少核心骨干,業務模式不明確。
如果所謂的高速發展期業務模式已經比較明確了,資金比較夠了,業務骨干也比較夠了,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把手還是要不停地注意業務模式的形成,但更多的精力可能要放在人的身上。
因為初期業務模式本身沒有得到驗證的時候,可能更多的要注意到模式問題。
帶人的問題雖然始終要注意,但是可以稍微往后放放。
所以到了高速發展期,就可以去考慮多帶人的問題,同時要有更多的時間勤于思考,考慮企業下一步怎么辦。
下一篇:女CEO=女魔頭?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阿里教你怎么給銷售發工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