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31省上半年GDP排行出爐:23省增速跑贏全國,廣東GDP總量居首。
隨著全國上半年GDP出爐,全國各省市陸續發布了2016年上半年GDP的“成績單”。
據記者從國家統計局官網統計,目前31個省市已經全部公開了2016年上半年本省的GDP數據。
數據顯示,其中有23個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跑贏全國GDP6.7%的增速,北京、上海、吉林三地增速與全國增速持平,僅有云南、河北、黑龍江、山西、遼寧低于全國增速。
記者發現,二季度東三省情況有所好轉,吉林GDP增速與全國水平持平,遼寧省GDP增速雖然依舊為負增長,但增速有所上漲。
我國上半年GDP同比增長6.7% 國民經濟總體平穩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了全國上半年經濟數據,據了解,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40637億元,GDP同比增長6.7%,二季度同比增長6.7%,與一季度持平。
總體來看,國民經濟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的發展態勢。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97億元,同比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34250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184290億元,增長7.5%。
專家分析,在世界經濟增長繼續放緩的背景下,我國經濟能夠實現6.7%的增長,確實來之不易。
西部12省僅有云南增速未超全國水平 重慶連續10個季度增速“名列前茅” 從表中可以發現,2016年上半年31省市GDP同比增速數據顯示,西藏、重慶、貴州3個省市該項指標領跑全國,GDP增速分別為10.6%、10.6%、10.5%。
其中前三名全被西部省份包攬。
從整體來看西部12個省中除云南外,其余省份均超過了全國一季度6.7%的增速,西部各省的經濟發展勢頭在持續增強。
重慶、貴州上半年成績單依然亮眼,增速保持在前三的行列,增幅超過10%。
據記者了解,在全國面臨大的下行壓力情況下,重慶已經十個季度保持經濟增長速度位于全國的前列了。
重慶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富民對此表示,重慶能夠保持如此高增長的態勢是非常不易的,他認為五大功能區域快速發展,產業的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加速形成新動力以及新經濟幾個因素共同作用支撐重慶上半年經濟的亮麗風景線。
另外,貴州的表現這幾年也非常出色,貴州省委黨校教授羅光華指出,貴州經濟發展快,主要是因為GDP總量小,發展起來增量大,相較起來速度就快。
吉林上半年GDP“追平”全國增速 東三省經濟發展態勢有所“回暖” 我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面臨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去產能已然位列2016年經濟工作“五大任務”之手,供給測改革在今年更是一大高頻詞。
據記者了解,在2015年全國31省GDP增速排名中,有5個省份經濟增速低于6.9%,包括遼寧、山西、黑龍江、吉林和河北,其中遼寧以3%的增速位列倒數第一。
而在2016年第一季度,這5省再度位列GDP增速后5位,遼寧首次出現負增長。
而從上半年的數據看,東三省出現了分化,吉林總體態勢明顯好于遼寧和黑龍江,上半年GDP增速追平全國水平,這也是自2014年來的首次,有力回應了對于東北經濟的唱衰論調。
黑龍江省雖然依舊排名倒數,但是相較于一季度來說也保持了穩步回升的趨勢;遼寧省雖然延續了一季度負增長的態勢,但是數據也有所回升。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就曾表示,東北三省有基礎、有條件,經濟增速可以回升,以制造業為例,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東北具有的優勢是很多省份不具備的。
為了振興東北三省的經濟,據記者了解,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滾動實施方案(2016-2018年)》,重點圍繞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大核心任務,分年度明確了137項重點工作,另外實施方案還明確加快完善政府管理體制、深化國企改革,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等領域工作任務,包括制定和組織實施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改革方案,在東北地區改組組建一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和運營公司等內容。
東部省份GDP增速不及西部省份 政策傾斜促進西部經濟發展 從31省市一季度GDP數值變化來看,前三名全部為東部沿海地區,分別是廣東、江蘇、山東,上半年GDP總額為37357.59億元、36531.73億元、31688.29億元,三大省繼續穩坐“萬億俱樂部”。
記者發現,雖然從GDP總額來看,廣東、山東2省位居前三,可是從上半年31省市GDP增速排名來看,廣東排位19,山東排位20,且二者的GDP增速也沒有很高,為7.4%、7.3%,遠不及很多西部地區省份的增速。
記者了解到,我國東部省份多發展外向型經濟,受全球經濟低迷的影響,經濟增速必然也會有所調整。
而相較于東部,中西部地區近些年承接了多項產業轉移,而且得到國家政策傾斜,這些因素都會促進西部經濟的發展。
外媒熱議中國二季度GDP數據:增長穩定但仍脆弱 外媒稱,中國經濟二季度平穩運行,個人消費也勢頭強勁。
這反映出國內經濟已經對當局的援助強化政策做出了反應。
提振經濟成效顯著 據日本《富士產經商報》7月16日報道,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7%。
增幅高于接受彭博社采訪的經濟學家的預測中間值6.6%,符合政府設定的年均“6.5%以上”的增長率目標。
報道稱,6月工業生產和零售額也超出預期,但1至6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
進入今年以來,貸款猛增和住房市場回暖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但景氣擴大的可持續性問題引發擔憂。
中國當局試圖在削減過剩產能和增長目標之間尋找平衡,去年10月以來,政策利率維持在了史上最低水平。
彭博社統計的月度GDP數據顯示,中國6月經濟增長率同比達到7.13%。
中國經濟的強勁勢頭已經得到多個指標的反映。
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零售額同比增長10.6%。
報道稱,中國領導層試圖在2020年之前使該國經濟規模達到2010年的兩倍水平,并提出了2020年前維持6.5%以上年均增長率的方針。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領導層一方面通過基于創新和服務的新動力來拉動經濟增長,一方面推進消化煤炭、鋼鐵等傳統部門的過剩產能。
今年增長目標可期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7月15日報道稱,中國已暫時成功遏制住經濟增速下滑的趨勢。
穩定的信號對北京來說是一個喘息的機會,中國認為現在更加接近于完成今年6.5%到7%的增長目標。
沒有人預測未來幾個月中國經濟會出現顯著好轉,但中國已經成功地清除了經濟驟然減速以及一年前證券市場泡沫破裂導致的不可控局面可能重現的陰影。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專業教授奧利弗·魯伊指出,第二季度的“增長率略好于預期,但由此判斷中國經濟是否已經觸底還為時尚早。
中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重建信心和鼓勵百姓消費,為此它還將繼續通過貨幣和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
報道稱,中國仍處于經濟轉型期,目標是以服務業和內需作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中國正在一點一點地向著最終目標前進:服務行業已占其GDP的54.1%,國內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占將近3/4。
但是,對各種問題的處理進度緩慢,以及一些重工業部門的產能過剩問題,加上企業的巨額負債和國有企業面臨的改革還是令人對轉型能否在沒有陣痛的情況下成功實現產生了疑惑。
凱投國際宏觀經濟咨詢公司指出,未來幾個月增長反彈的可能性大于繼續放緩的可能性,但在結構性問題沒有解決前,未來兩年中國經濟經歷新的減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經濟前景仍存隱憂 法國《費加羅報》7月16日發表題為《中國經濟增長穩定但仍然脆弱》的文章稱,中國官方公布的好于預期的增長數據讓人吃驚。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二季度的經濟增速達到6.7%。
同一季度相比這是一個穩定的增長。
文章稱,中國正在轉向較少依賴工業和出口的經濟模式。
服務業增長7.5%,比工業要更加有活力。
更好的是,中國家庭消費表現出了兩位數的增長,達到10.6%。
與此同時,有關中國經濟放緩及其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所有擔憂的原因遠沒有消除。
法國外貿銀行的伊麗絲·龐(音)指出,“私人投資依舊薄弱”,上半年僅同比增長2.8%。
匯豐銀行經濟學家王然強調,私人投資大約占總體投資的60%,它的減速在中期來看令人擔憂,因為“這反映了一個更關鍵的情況,即商業階層信心的倒退”。
文章稱,中國政府不會放任經濟放緩并將繼續實施刺激政策。
中國政府資助基礎設施建設的方式相比2008年時將更具目標性。
但是人們懷疑,政府的行動會否推遲對那些沒有收益、產能過剩的國有大企業的改革。
這些企業被稱為“僵尸企業”。
王然和伊麗絲·龐都認為絕對有必要加速國有大型企業的改革從而使經濟增長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之上。
伊麗絲·龐指出:“最讓人吃驚的數據是6月的信貸數字。
”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了12.3%。
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具有流動性。
但是,它也帶來陰影。
“因為這意味著債務積累。
”企業、地方政府和家庭的負債累累使經濟學家們感到擔憂。
不過目前還不會馬上造成損害,因為中央政府擁有堅實的資金支持。
下一篇:杭州G20峰會給中國帶來哪些好處和福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中國向英國發出嚴厲警告 要其批準核電項目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