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1、人間煙火創商機 飲食業中國有一句老話“民以食為天”,可見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飲食。
美國人心目中天堂般的生活應該是怎樣的?一個經典的回答是:拿美國的工資,住英國的大宅,娶日本的老婆,吃中國的大餐。
如下表所示,餐飲業在中國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行業,營業額連續13年來都呈兩位數的增長。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2004年數字為中國飯店協會數據)中國的餐廳遍地開花、分布廣泛。
比如,福建沙田小吃店、重慶小吃店等在中國隨處可見;上島咖啡來自于臺灣,但是在臺灣地區只有一家上島咖啡店,而在祖國大陸運用連鎖經營,已經遍地開花。
資料來源:中國飯店協會數據上面這張對比表顯示,中國人平均每人每年在餐廳的花費只有36美元,而美國人是1000美元,36與1000,存在著30倍的成長空間!所以,我們的第一個建議是:做餐飲業要做出特色,實現產業化規模。
美國餐飲企業的數量只是中國的23%,約87萬家,但是其餐飲就業者數量卻是中國的42%,所以我們的第二個建議是:提高服務質量,吸納更多的勞動人口。
案例日本有一家店只賣甜甜圈,在日本開了很多分店,賺了很多錢;在韓國則有人參雞專賣店;在中國臺灣有專門賣冰的連鎖店;在中國香港有人只賣龜苓膏……不管做什么,只要形成產業規模,就可以做大做強。
臺北市辦過一次全臺灣牛肉面大賽,通過這次比賽,臺灣牛肉面的營業額上漲了400%。
新加坡舉辦食神大賽的目的也一樣,都是為了炒作餐飲行業。
因此未來的中國餐飲業前景廣闊,其發展趨勢將是簡單化和精品化,還有更多的市場空間等待挖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想真正做大做強,就必須具備完整的產業系統、科學的工業流程以及配套的教育和培訓系統。
2、給13億人解渴 飲料生產業“煮壺清水沖香茶,品其味,體其境。
”中國的飲料市場,口味已經由甜膩膩的碳酸飲料轉向多元化。
美國可樂的市場占有率已經從最高時候的八成左右下降到今天的兩成多。
巨大的包裝水市場中國在1982年將飲料列為國家計劃管理產品,當時年產量為40萬噸。
2003年,中國全年的飲料產量已經達到2371萬噸,在這2371萬噸當中,包裝水占了40%的份額。
據2003年末資料顯示,中國桶裝水消費量達到300多億元,并以每年163%的速度在增長。
人們對水的要求其實是對健康的渴望。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購買能力越來越強。
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所以人們對高質量的水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
當一個人有足夠的購買能力時,他即使煮飯也要使用桶裝水,可見這是一個多大的市場。
未來市場上的包裝水將不只是一般的包裝水,還要強調其天然性、功能性等。
案例農夫山泉礦泉水是中國飲用水市場的一個著名品牌,它強調自己的水來自千島湖,天然、健康,對人體有利。
日本有人賣一種產品,叫做“富士山空氣”。
富士山是日本的圣山,人人都希望登上富士山,去呼吸山頂的新鮮空氣。
但是很多人受各種因素的限制不能親自去登富士山,于是就有聰明的人,專門在富士山的山頂收集空氣,用管子運下山,然后出售。
他們賣的不僅僅是空氣本身,更是人們對健康的渴望和心靈的凈化。
有潛力的果汁市場統計資料顯示,中國果汁每年人均消費量只有1升左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是美國平均水平的1/45。
中國市場大概有350種不同品牌的果汁飲料產品,總產量每年都在增長。
未來果汁產品的個性化特點會越來越明顯,產品趨勢將按照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方向是追求產品的新鮮和風味的和諧;一個方向是追求果汁的營養和健康。
這兩個方向將協同發展。
案例每個人每天都需要攝入一定量的水果,但是水果有時候吃起來不方便,比如梨要削皮,有的水果口味不是很好,這些問題在做成果汁之后都可以解決。
臺灣的統一集團在新疆建了很大的工廠,要做番茄汁,因為番茄含有豐富的維他命。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現榨果汁店,因為人們已不滿足于只買包裝果汁喝,而是希望能喝到現榨的新鮮果汁,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
飲料市場的多元化趨勢1982年,中國的飲料年產量只有40萬噸,品種只有單一的汽水。
2003年,中國全年的飲料產量達到2371萬噸,品種包括瓶(桶)裝水、碳酸飲料、果汁、茶飲料及乳飲料等十幾類產品,而在一定程度上能調節人體功能的功能性飲料在市場上也越來越受歡迎。
案例娃哈哈集團,中國本土最大的飲料企業,2003年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人民幣大關,成為全球第五大飲料生產企業,位于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吉百利、卡夫這四家跨國公司之后。
可口可樂是碳酸飲料行業的龍頭老大,于1979年進入中國市場,其在中國的企業除了生產碳酸飲料以外,產品還涉及茶飲料、飲用水、果汁等。
2003年可口可樂占據中國飲料市場24%的份額。
3、貨架起風云 百貨零售業當人們具有一定的購買能力時,就想要擁有一些屬于自己的東西,所以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零售業的市場空間也會越來越大。
“從菜籃子看經濟”和“從貨架上看經濟”都是直觀分析的說法。
百貨零售業從衰到盛,櫥窗從單調到色彩繽紛,不僅是中國實行市場經濟改革的一面鏡子,而且對人們預測中國經濟前景有參考作用。
據統計,過去11年,中國的零售業保持著年均1637%的增長速度。
但是零售業還不夠發達,仍處在粗放經營階段,2001年零售業的營銷額占整個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3.92%,而早在1995年,美國零售業的銷售額已經達到23000億美元,占美國GDP的32%。
案例截至2004年,美國沃爾瑪已經在中國擁有了35家商場,計劃五年內再開50家,屆時將達到85家。
每一年沃爾瑪在中國直接采購的商品已經超過100億美元。
法國家樂福到2004年底在中國有53家超市,從2004年開始,計劃每年增開10家分店,并且已經在武漢建立了全球采購基地,每年在中國的采購額也已達到100億美元。
4、熱賺脂粉錢 化妝品業中國女性大概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愛美,就算是價格不菲的高檔進口化妝品也擁有大量的追隨者。
中國化妝品市場的高速增長印證了一句話:“女人的錢最好賺。
”現在還要加上一句“男人的錢也不難賺”,因為一向以嚴肅保守著稱的中國男性也開始注意起“面子”上的問題。
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廣大中國化妝品業年增長速度遠高于國民經濟的平均增長速度,近十年化妝品行業的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3%,2003年中國生產的化妝品銷售規模達到520億人民幣。
業內人士估計,今后幾年中國化妝品市場的銷售額將維持在每年15%左右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中國的化妝品市場消費總額將達到800億人民幣。
中國化妝品行業競爭激烈目前中國化妝品生產企業大概有4000家,產品的品種有25000種左右,但是到目前為止,企業平均產值不足1000萬元,年營業額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只有50余家,產值超過5億元規模的民族品牌僅有北京大寶、上海家化等幾家,可見化妝品行業總體還處于低水平、重復開發、低價位競爭的階段。
目前占據化妝品高檔市場的主要是跨國企業的品牌,比如SKⅡ、歐萊雅、雅芳、資生堂等。
什么是“中國式化妝品”?即我們中國人的化妝品不僅強調養顏,還強調養生,消費者在使用化妝品的時候,營養會通過肌膚滲進體內,增進健康。
5、人靠衣裝馬靠鞍 成衣業當貼有“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的成衣遍布世界各地的時候,我們在各地的服裝秀舞臺上,看到越來越多非常漂亮的中國模特,身上穿的雖然是中國制造的衣服,卻是法國設計、美國設計、意大利設計、日本設計——“制造大國、品牌小國”正是中國服裝業的最好寫照。
2002年,全省服裝營銷收入達到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1601家,完成服裝產量17.63億件,實現利潤33億元,出口創匯67.22億元。
下一篇:433倍!2013一季度四大門戶哪些業務數據暴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比爾·蓋茨欽點的食品行業三大未來之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