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詞典網 創業知識學習分享
作為最近幾年新興起來的投資產品,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的優點和不足在哪里?投資者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讓自己實現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呢? 產品分析 優點: 理財產品收益率 高于儲蓄 2日一大早,退休在家的陳大媽就來到華夏銀行 煙臺分行,覺得機會不錯的她想買點理財產品。
“工作人員跟我說,理財產品既不保本,又是浮動收益。
那我就不明白了,既然這樣可能連本都不保,那還不如存定期。
真不明白這么多人搶著買理財是怎么想的!” 華夏銀行煙臺分行個人業務部理財師趙軍解釋,一些老年客戶常常會把理財產品和儲蓄混為一談。
“以前各家銀行都說理財產品是保本固定收益,但是去年在出了一系列理財糾紛后,都改口叫預期年化收益率了。
”趙軍說,雖然是預期,雖然不保本,但現在的理財產品都基本能維持在同期定期存款收益以上的回報率。
“一般投資者在沒有多少資金或沒有多少精力打理資產的情況下,還是選擇理財產品的好,收益比較有保證。
”魯東大學金融學教授吳中超說。
缺點: 不能提前支取 而且有風險 “存在比儲蓄更大的風險,確實是理財產品的一個弱點。
同時,高風險必然帶來高收益!”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宋瑋說。
“但是現在理財產品,特別是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安全性和回報性都是各種理財產品中最好的,就算投資虧本了,銀行也會自己給補上這個差額。
” 此外,買了理財產品之后,一般是不能提前支取的。
“不看產品說明書,本來買了一年的理財產品,非要在半年或者3個月取走的客戶太多了。
”中國銀行煙臺分行財富經理郭梅說,對這種情況,他們也沒辦法,理財產品流動性低,定期存款不到期支取還可以按照活期存款的利息支取,而理財產品不到期,根本取不出來。
“理財產品利率之所以比銀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高2個百分點左右,就是因為流動性低。
”吳中超說。
生財之道 長短期搭配 最好少變動 “別家的利率高,我為啥不能去別家買理財產品呢?我們能多賺點為啥不賺?”上個月,剛在一家國有銀行買了理財產品的王女士,聽說另外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給出的理財收益率高,果斷退掉前者,“轉向”高息的后者。
2日上午,記者正好遇到王女士在這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買理財產品。
對這種事,各家國有銀行已經司空見慣。
“這種事很多,但說實話,不利于投資。
”中國銀行煙臺分行財富經理郭梅說,因為每款理財產品都有幾天的起息期,結束后還有幾天的到賬期,如果市民買了一個月的理財產品,那大概要有一個周左右的“空檔期”是沒有利息的,如果頻繁“跳動”,不會獲得很好的收益,算一算,和定期存款收益差別不大。
怎樣才能獲得利益最大化?根據各家銀行的大客戶服務經驗來看,長短期搭配這一經驗,值得普通投資者借鑒學習。
“雖然現在一些銀行還在發售6%以上收益率的高收益率理財產品,但是隨著年中攬儲的結束,商業銀行的理財收益率將降到5%以下的理性區間內。
而下一次商業銀行大幅度提高理財收益率會等到12月這一年終攬儲期。
所以,市民現在選擇一份中長期理財產品比較合算。
而目前有些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依然較高,投資者不妨長短期產品搭配起來買,最大化確保自己的收益。
”中國工商銀行煙臺分行高端客戶服務部財富經理秦麗燕說。
風險規避 少碰信托產品 讀懂說明書 說起自己買信托產品的故事來,正在銀行買理財產品的李先生是一把辛酸淚。
“當時買得比較早,2007年股市比較好的時候,在大盤4000多點的時候買進了一些,大盤漲到6000多點時,我的本金翻了倍,當時銀行理財經理都勸我退出來,但是當時太貪心了,想再賺點,誰知,沒多久,連本錢都沒了。
”經歷了從暴漲到暴跌洗禮的李先生說,因為風險太大,普通投資者最好少碰信托產品,買點穩妥的銀行自有理財產品就行。
“豈止是少碰,我感覺,信托理財產品一般投資者還是不碰為好!”一位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般只有那些在銀行通過正常程序貸不出錢的企業,才會找信托公司發行產品融資,但是信托產品的投資回報率大概都會在10%左右,加上信托公司的中介費、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費、銀行的代銷費、業務員的銷售提成,一款信托產品的成本就要達到20%。
“你認為企業能賺得回來嗎?現在雖然沒有出事,那是因為信托產品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上,還不到時候罷了。
” 此外,很多理財產品之所以會出現糾紛,是因為投資者在買理財產品時,沒有讀懂產品說明書,沒有搞清楚各項條款。
“一般5%以上的理財產品都要好好閱讀說明書中的資金投向問題,以及相關終止細則尤其看清楚理財產品不到期的終止權是掌握在銀行手中還是投資者手中。
”中國銀行煙臺分行財富經理張育紅說,買理財產品,看產品說明書是關鍵。
專家預測 高息理財產品 年底恐難出現 “這次年中出現大量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主要是因為央行不"開閘放水",導致銀行出現錢荒。
但是要預判銀行年終攬儲時,會不會再像現在這樣鬧錢荒,還要看國家下一步的政策。
”魯東大學金融學教授吳中超說。
但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教授宋瑋看來,下半年央行依然不會“開閘放水”,各家商業銀行在經歷此次教訓之后,會加快自身改革力度,就算銀行年終依然鬧錢荒,也不會出現此類超高收益率理財產品遍地的情況了。
“現在銀行其實不缺錢,只是許多錢都流入了影子銀行,而不是實體經濟中,央行"奶媽"為了給銀行"擠水",不得已給各家商業銀行關了"閘門",讓它們自己調整,合理運用資產。
” 雖說在年底的時候,市民可能不會再碰到銀行發售超高收益率理財產品的情況,但也不會差很多。
“30多天的理財產品估計也會有5.5%左右的收益率,能比現在少1個百分點左右,以10萬元為例,能少賺幾十塊錢,所以市民要盡量買中長期理財產品。
”中國銀行煙臺分行財富經理郭梅說。
下一篇:存款會越存越窮!應對通脹理財的十大規劃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85后女白領省錢絕招:忍著口渴回辦公室喝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